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各国文化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悦荐作者从袁中郎"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主张谈到他真性情的自然流露,最后将他"适世"的人生观与儒释道三家进行比较。文章汪洋恣肆、大气磅礴,作为哲学家的周国平在人生观、真性情的讨论中颇有一番见解。原文较长,但还是推荐大家找来读读,相信读罢你会觉得好像接受了一次精神的洗礼!上海市文来中学魏安江  相似文献   
2.
正酒的历史,与文学一样源远流长,甚至于更久远。有人曾撰联写七雅七俗:"琴棋书画诗酒花,柴米油盐酱醋茶。"让"诗酒"并列"七雅"之中,可见诗与酒的缘分由来已久。翻开古代卷帙浩繁的诗卷,几乎页页都散发着浓浓的酒香,在那厚重的酒文化里,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经典的诗词与故事,一年四季皆有酒如诗。酒与文学似乎是一对孪生姐妹,虽然不能说没有酒就没有文学,但没有酒将会令文学黯然失色。  相似文献   
3.
阮籍笔下的礼法之士既是"洪生",又是"裈中之虱",是二者的对立统一。先秦以来以虱比人的文化传统、哲学思辨中的"小大之辩"以及汉末以来名士风尚中的"扪虱而谈",对阮籍型塑礼法之士有重要影响。阮籍用丑的意象、荒诞的手法、类似讽刺喜剧的形式深度展现现实生活中复杂多维的人性,揭示名教礼法的虚伪和魏晋上流社会的腐朽,产生了极具张力的审美效果。这一文学典型的出现,在文学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创新意义,也为后世塑造人物形象树立了新的典范。  相似文献   
4.
白猫王子大概是已到中年。人到中年发福,脖梗子后面往往隆起几条肉,形成几道沟,尤其是那些饱食终日的高官巨贾。白猫的脖子上也隐隐然有了两三道肉沟的痕迹。他腹上的长毛脱落了。眉头深锁,上面有直竖的皱纹三数条,抹也抹不平,难道是有什么心事不成?他比从前懒了。从前一根绳子,一个线团,可以逗他狼奔豕突,可以引他鼠步蛇行,可以诱他翻筋斗竖蜻蜓,玩好大半天,  相似文献   
5.
黄焱 《现代语文》2010,(1):157-158
从庄子的《逍遥游》到司马相如的《大人赋》,再到阮籍的《大人先生传》,“大人先生”这个形象从单一走向饱满。古代知识分子渴望建功立业,梦想得到统治者的重用,施展自己的才能,但在黑暗的现实下,他们的理想无法实现,只能借“大人先生”这样一个虚幻的人物形象来抒发理想,批判现实,抒写愤懑。  相似文献   
6.
学者研究阮籍的诗歌历来都集中于他的八十二首《咏怀诗》,除此外,阮籍诗作其实还有四言《咏怀诗》十三首、《大人先生传》中的诗歌若干首。阮籍《大人先生传》是一篇寄意周全、体制独特的作品,其中的《采薪者歌》《大人先生歌》、七言"崔巍高山勃玄云"一节、三言"真人游"一节几首诗歌杂处其间,不仅显出文章韵散间杂、错落有致的特点,而且可以以此管窥阮籍对中国古典诗歌体式多样化的开拓及其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7.
大人先生传》和《咏怀诗》是阮籍的精神归宿所在。无论是在《大人先生传》还是在《咏怀诗》中,阮籍都对君子形象作出了深刻的批判,君子之流附庸风雅、墙头草般的虚伪一一毕现。基于此,阮籍的自身的士大夫形象发生了根本转变,并由肉体自由转为精神自由。  相似文献   
8.
下棋     
<正>有一种人我最不喜欢和他下棋,那便是太有涵养的人。杀死他一大块,或是抽了他一个车,他神色自若,不动火,不生气,好像是无关痛痒,使你觉得索然寡味。君子无所争,下棋却是要争的。  相似文献   
9.
读书钻研学问,当然得下苦功夫。为应考试、为写论文、为求学位,大概都得苦读。陶渊明好读书。如果他生于当今之世,要去考大学,或考研究院,或考什么"托福儿",难免会有些困难吧?我只愁他政治经济学不能及格呢,这还不是因为他"不求甚解"。我曾挨过几下"棍子",说我读书"追求精神享受"。我当时只好低头认罪。我也承认自己确实不是苦读。不过,"乐在其中"并不等于追求享受。这话可为知者言,不足为  相似文献   
10.
大人先生传》是阮籍的名篇。阮籍借大人先生表达了他由积极入世到消极遁世再到追求精神绝对自由的心灵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