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0篇
教育   63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3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曲安江 《新闻天地》2005,(11):62-62
1938年,中日武汉会战后,日寇为了切断大后方对武汉的支持,便开始了对岳阳的空袭骚扰,6月2日下午5时,两架日机沿长江飞抵岳阳上空进行军事侦察,当时很多市民还站在高处观望,并不知道死神已向他们伸出了魔爪。  相似文献   
2.
1930年10月,卢作孚在重庆北碚创建了中国西部第一个综合性科研机构——中国西部科学院,并对川康为重点的西部地区开展了一系列生物、理化、农林、地质的调查研究,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果。抗战爆发后,由于卢作孚和中国西部科学院的影响和鼎力帮助,一大批东部地区的科研学术机构和科学工作者内迁北碚,中国科学文化的国脉和精华得以保存和延续,北碚也因此成为大后方科技文化中心,中国西部科学院成为大后方科技事业的“诺亚方舟”而永载史册。  相似文献   
3.
周楠 《兰台世界》2015,(5):71-72
随着迁都重庆和战争形势的变化,作为对战时联系指挥、沟通外界获取援助、发展工商贸易具有重要作用的后方公路自然得到了"应急性"的发展。创造了许多公路建设史上的奇迹,对于国民政府进行持久抗战以至最后胜利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抗战为新诗的大发展提供了机遇,抗战也使重庆步入了从未有过的辉煌时期,在此期间,众多诗人会聚重庆,共同书写了一套完整的重庆叙事,重庆以悲情之城,坚韧、乐观之城,浮华、高压之城的多脸谱形象在诗人们笔下映现,雾、嘉陵江、防空洞这些城市的地域表征也贯穿于抗战新诗的重庆叙事中,呈现出陪都重庆与传统山城融合的独特世相。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时期,以陪都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战文化运动。在电影艺术界,电影工作者走出摄影棚,走到前线和民众中去,进行抗日新闻纪录片和故事片的拍摄。在战时体制下,大后方抗战电影呈现出鲜明的纪实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6.
一、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背景在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同志认识到尽管国民党在其掌管的大后方与据着军事政治与经济上的优势,但忽视了文艺工作的力量.文艺宣传的作用与巨大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周恩来根据文艺工作的特点,遵循其独特的规律,呼吁并号召广大进步的文艺界人士团结起来,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文艺运动浪潮.他独特的眼光符合了那时主流的抗战文艺思潮,同时也体现出共产党的文艺工作理念和政策,使文艺工作者拧成一股绳,积极进行文艺宣传工作,为取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而努力贡献.周恩来同志站在时代的高点,洞若观火,审时度势,指挥着抗战文艺事业,他积极地开展创造性的工作,将文艺宣传工作与中国共产党伟大事业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7.
动态     
重庆展出236件中国抗战大后方名人手迹7月7日下午,为隆重纪念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74周年、抗战胜利66周年,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助推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档案中心建设,重庆市档案局  相似文献   
8.
    
2011年,《集邮博览》在栏目位置上的调整,把资讯栏目从"前沿阵地"撤到"大后方",这样的做法从本质上讲,是对刊物定位的重新解读。去年,在杂志社开展的意见征求活动中,我们体会最深的一点是,《集邮博览》读者群的素质极高,大家读刊、品刊、识刊,其专注度和专业性令编者汗颜。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随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重庆成为了大后方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大批作家汇聚重庆,重庆地位提升的同时也成了日军袭击的主要目标。日军对重庆进行了多次狂轰滥炸,不仅造成了大量物质财富的损失,也给人们的心灵造成了创伤。作家们不断地用不同方式书写着这段记忆,通过记忆书写还原着这段历史。作家战时的体验与记忆因而成为了我们民族宝贵的记忆与珍贵的精神财富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重庆图情研究》2010,(3):F0003-F0003
65年前的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迎来了最终胜利的一刻;65年后,2010年8月15日,重庆图书馆推出馆藏抗战漫画展,并开放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陈列室,以此来纪念这一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