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篇
  免费   3篇
教育   373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18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一部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三百余万字,是北宋时期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及其助手刘恕、刘攽、范祖禹等人用了十九年时间“研精极虑,穷竭所有”(《进资治通鉴表》)磨砺而成。《资治通鉴》(以下简称《通鉴》)  相似文献   
2.
大川 《报刊之友》2002,(4):15-16
座落在黄河之滨的韩城市,是我国名的史学家司马迂的故乡。作为市委、市政府的机关报——《韩城报》,复刊以来,已经在这块化积淀深厚的土地上默默耕耘了10个春秋,他们承继着史圣如椽大笔的灵气,抒写着韩城人民在现代化建设道路上阔步前进的动人乐章。  相似文献   
3.
梦乡     
六月末,在凤凰待了几天,恍如梦乡。头一日,下了雨。虽说引来诸多不便,雨中的古城也别有一番韵味。匆忙进旅店换掉湿淋淋的衣物,抚着窗沿感慨天公不作美,却被窗外的景致吸引住目光。呵,这不正是我梦中朦胧浮现的诗一般的江南小镇么!浅灰的天幕,黛青的远山。沱江边古色古香的小楼,高高悬起的红灯笼。雨滴坠入江面,泛起层层涟漪,戴着草帽的船夫撑着长篙引小船远去。老  相似文献   
4.
张文昭的世界原本只有眼前那一方天地,但自从齐渊博笑着向他伸出了手,他就在齐渊博的背上领略到了另一番旖旎。小学一年级时,无法正常行走的同学张文昭就牵动了齐渊博的心,齐渊博用他并不宽阔的后背背起了张文昭,这一背,就是6年。担心活动不便主动背起同学这对小伙伴就读于西安市莲湖区大兴实验小学六(1)班,我们见到他们时正值课间。当时,其他同学或是下楼活动,或是聊天看书,齐渊博却顾不得自己休息,径直走  相似文献   
5.
当年填报志愿的时候,我几乎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药学。事实上家人的期望一直是医学,但我胆子太小,惧怕血腥,只好采用曲线救国的方略。而之所以忽略了那么多药科大学,执拗地选择华东理工大学的药学专业,倒也并不是有什么独到看法,只是心想学校地处上海,也许能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历练。彼时只是无心之举,真正认识了华理,我才  相似文献   
6.
在《道德经》中,明是一种大智慧:见小曰明;自知者明;不见而明;知常曰明;明善为用。老子给人们提供了一种不一样的获取智慧的观察角度、思考方式,以及获取智慧的途径。从小中获取真知;以自己本身为源头获取智慧;明思于内、明思于本;深明社会自然规律;得其明而为其用。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其效用,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一、史学的惩劝功能及其在古代小说批评中的呈现历史学家编撰史书,一般都具有明显的“惩劝意识”,希望借此来宣扬伦理道德,达到惩恶扬善的目的。孔子编《春秋》,把褒贬寓于世事之中,借微言而显大义,使“乱臣贼子惧”[1],这种“春秋笔法”成为后代史家们追慕的典范。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云:“《春秋》辨是非,故长于治人……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2]唐代的刘知几认为:“史之为务,申以劝戒,树之风声。其有贼臣逆子,淫君乱主,苟直书其事,不掩其瑕,则秽迹彰于一朝,恶名被于千载。”[3]史学这种能供千秋万代评说从…  相似文献   
8.
《史记·太史公自序》,被历代学者当作《史记》的纲目,是读《史记》的门经。《自序》具备一部完整目录的三个必备条件,即:篇目、提要、小序。在中国目录学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学术上有辩章学术的价值,在读书治学中有导读职能。《自序》对我国目录学有深远影响,它是一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录学杰作。  相似文献   
9.
同学们,你们知道"五福临门"这个成语的来历吗?"五福"又指哪五福呢?"五福"这个词,原出于《尚书》的《洪范》。"五福"不是指五种具体的东西,而是指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尚书》上所记载的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长寿是命不夭折而且福寿绵长;  相似文献   
10.
论“曰”、“言”、“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曰"、"言"和"说"所具有的"说话"这一基本词义入手,主要从四方面出发:阐释三者的起源;总结三者在语义和使用方面的区别;统计历代文献中"曰"、"言"、"说"的使用情况,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陈述三者在使用上逐渐分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