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9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荷兰在台湾的基督教教育,从本质上讲是殖民地奴化教育,但在客观上也开创了台湾教育的先河,对台湾社会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1937年"七七"事变后,"关东州"地区的日语教育正式进入战时体制教育的时期。因此,日本殖民统治当局在东北地区颁布新学制,定日语为国语来提升日语的地位,建立起完整的学校体系,还在1943年颁布了极具强制性的《关东州人教育令》,在"关东州"地区逐步加强普及日语的力度。这种日语教育罔顾中国民众的意愿和情感,以培养侵华战争的后备军为最终目的,充分体现了其奴化教育及文化侵略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金桥中心小学创办于1904年,110年来,这所学校的一代又一代管理者和教师,始终牢记学校的社会责任,即使在军阀混战、日寇入侵、全面内战的极其艰难的环境下,依然秉承和发展"三修"的办学理念。一、"三修"理念的历史坚守及其时代特征(一)初创时期"三修"的基本内涵:"修德以清白做人""修艺以愉悦心灵""修身以奉献社会"上世纪初,以谢锡祉、谢源深父子为首的金桥地方乡绅,受到康梁"办新学"思想的影响,在本乡创办"三修"小学堂,  相似文献   
4.
5.
一、教师再教育机构的设立1.教员讲习所.日本侵略者把学校作为进行奴化教育的中心,认为学校的盛衰"关系着国家之隆替不待论",要长久地统治东北就要用"建国精神"灌输于教师的头脑.1933年4月开设教员讲习所.日伪在东北各地招集在职的小学、中学校教员,对这些教师进行再教育,按其意图改善教员的"素质".1933年文教部发布了"教员讲习所规程"(大同二年四月二十六日,部令第二号)1933年4月26日文教部同时又颁布"教员讲习官制".第一条明确规定"教员讲习所属文教部管理,依据建国精神,专为训练中小学教员而设";第三条规定"所长由文教部次长充之"[1]93.也就是说,教员讲习所与文教部的奴化教育是一脉相承的.所长受文教部总长监督,综合处理各项事务.所长还要监督所内的所属职员.关于所长的进退和赏罚,应该呈请文教部总长来核准.教员讲习所是文教部的隶属机构.  相似文献   
6.
正安置善后陈恭澍、齐庆斌、桂涤非以及麻皮张、麻皮李等一干关键人物叛变,沪一区立即处于瘫痪状态,我幸运尚能自由活动,必须把安置善后工作肩挑起来。首先,我和金书到福建路大江南饭店,开了4楼16号房间,有个安身之所。第二,我指派凌丰接替桂太太,负责与交通站(尚有一人值班)联系,发通知指示各组、队:将迁移后的新址上报;各组、队继续照常活动。第三,我独自与沪二区区长姜绍谟先生通电话,告诉他沪一区被汪伪"76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日伪政权实施的殖民主义统治,给山东沦陷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其间所推行的奴化教育后果也十分严重。本文对山东沦陷区的奴化教育进行全方位的考察,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对青少年及广大民众实施文化渗透及精神毒害的事实,并热情讴歌沦陷区民众反抗或抵制目伪奴化教育的爱国行动。  相似文献   
8.
伪"满洲国"建立后,日本军国主义者竭力推行其奴化教育政策,采取奴化教育方针,实施奴化教育内容,对教师进行奴化培训,对学生进行奴化训练,目的就是要把伪满傀儡政权培育成日本侵华的得力工具.  相似文献   
9.
日伪统治大连四十年的历史,自始至终强行实施对中国人民的奴化教育奴化教育覆盖了社会各行各业和每个角落,需进行系统的综合研究.本文就小学生教材编篡这一侧面,剖析日伪对大连人民实施奴化教育的实质。  相似文献   
10.
“台独”阴霾是有其历史渊源的,1895年《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在日据50年,日本军国主义为使“以台制台”,大力推行奴化教育和化侵略政策,斩断中华化的脐带,摧毁中华化,实行“皇民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