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我国《民法通则》第99条第一款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商标法》第31条规定.申请注册商标不得损害他人现有的在先权利,其中“在先权利”包括在先姓名权。本文在阐明姓名权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两起案例论述了申请注册的商标与他人在先姓名的冲突及其解决。  相似文献   
3.
犯罪新闻,是对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触犯刑法应受到刑法处罚的犯罪行为,及其相关现象和事实的报道。这些犯罪行为往往由于过程曲折,或由于记者笔下刻意渲染,而成为各种新闻媒介上最受读者关注的内容之一。时下媒体在犯罪新闻报道中,似乎对"受害者""关怀"最多,往往在涉及他们的报道中会主动采取匿名方式。事实上,对其他的"涉案人员"的报道,应该采用实名还是匿名,这其中还有许多问题值得讨论。犯罪的实施人员实名匿名与司法程序——犯罪的实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运动员姓名权的概念、现状进行了研究,认为运动员姓名权是指我国现役运动员(竞技体育领域里在全国单项体育运动协会注册的运动员)对与其姓名以及姓名相关的人格利益并由此衍生的财产利益所享有的权利.并运用经济学、法学的相关理论对目前我国运动员姓名权屡遭侵害的现状和如何进行法律救济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所谓"低碳课堂",即简约、高效、不浮华的课堂。为了使思想品德课教学变得简约、高效,教师可改变常用的"一理一例"教学方式,运用"一例多境"教学方式,即在一堂课中,以一则精选材料为主线,设计一系列相关的情境与问题,将各知识点融汇其中,贯穿教学始终,帮助学生在分析、讨论材料的过程中,自主建构知识体系,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率。一、"一例多境"教学方式的运用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四课《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这一框题,教材设计的关于肖像权的情境有4个,关于姓名权的情境有3个,另外还有1个相  相似文献   
6.
三、新闻传播中对隐私权的侵害 当《北京青年报》女记者安顿所著的《绝对隐私》一书在市场一炮走红后,一时间有关隐私方面的文章、著作纷纷出笼,文化名人、影视明星隐私大曝光几乎形成一种时尚。中国社会似乎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针对的是姓名权与知识产权的联系与冲突,分析了冲突产生的原因、解决的方式。结合案例分析,就如何减少此类冲突的发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对姓名权的立法解释:公民原则上应当随父姓或母姓;有正当理由的,可以在父姓或母姓之外选取姓氏。"解释"明确:公民行使姓名权,还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考虑到社会生活的实际情况,应照顾公民在父姓、母姓之外选取姓氏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的法制化和公民法制意识的增强,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不时会遇到一个尴尬的问题,那就是新闻侵权。有关资料显示,自1986年《民法通则》颁布以来,全国各级法院通过法律途径了结的新闻官司已超过1000起,其中新闻侵权诉讼案占80%。因此,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