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1篇
教育   126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2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蜜 《绥化学院学报》2004,24(4):109-111
本文立足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西方的中世纪这两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中西方婚姻制度的规定,对中西方婚姻分别从结婚的目的、婚姻成立的要件、当事人在婚姻中的地位、婚姻的形式等方面进行论述,探求中西方古代婚姻理念的异同及其原因,以期为中国未来的法治建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对杜丽娘性格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洞悉“牡丹亭”反映的时代潮流.即反抗封建制度.反抗封建礼教.反抗不合理的婚姻制度,要求个性解放,追求自由幸福和理想生活的巨大的叛逆潮流。  相似文献   
3.
法律必须尊重人的价值,以人为本,体现人文主义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是实现无效婚姻制度实效性的要求。我国的无效婚姻制度在内容、财产处理、子女权益以及宣告无效制度等很多方面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但在婚姻无效的溯及力、夫妻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当事人之间的财产关系以及子女权益的保护等问题上,人文主义精神的体现程度还远远不够。文章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以期使法律的人文精神得以更好地彰显。  相似文献   
4.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广泛,主题丰富,从多方面反映了周代社会面貌。其中反映婚姻礼俗的作品,展示了婚姻制度发展的历史痕迹。文章从内婚制、先从妇居制、媵婚制、收继制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是人,就不可能只有纯粹的动物性;是人,就摆脱不掉对自己的价值判断以及对"更高的价值"的渴望。纯粹的精神性是古典时代的妄想,而纯粹的动物性与纯粹的物质性则是当代的妄想!有人硬是要用"食色,性也"来强调"人的动物性欲望是绝对不可以被压抑的",而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  相似文献   
6.
读者信箱     
读者信箱"是一个关注科技工作者群体的沟通和交流平台。人们常会遇到的身心问题、法律问题,本刊在此予以特别关注,并以专家回答的形式呈现(回答均由专业律师、作家、教授、科普工作者等,通力合作完成)。虽然如此,本刊也是抛砖引玉,欢迎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欢迎提出问题,来稿、来信。  相似文献   
7.
太平天国婚姻制度在太平天国颁发的一系列政策和法令中占有突出地位,反映了农民阶级反抗封建婚姻制度的诉求。其中关于妇女地位的政策体现了其独特的理念,被史学家赞为妇女“解放”政策,但是,政策的践行却体现了封建的旧式回归,妇女地位的提高名不副实。  相似文献   
8.
古代青年男女缔结婚姻大都是“父母之命,媒约之言”,封建社会里长期存在着“婚必媒”的传统。如《诗经·卫风·氓》:“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相似文献   
9.
近现代意义的无效婚姻制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无效婚姻制度的确立,填补了婚姻法中的一项空白,也为执法部门处理违法婚姻提供了法律依据,是婚姻法制建设的一大进步。随着社会的开放人们的道德标准和观念也在发生改变,对于这种牵扯到伦理道德的问题我们似乎不应该以一个标准一概肯定或否定。  相似文献   
10.
《家》是中日著名的文学家巴金和岛崎藤村的同名小说,是两部家族叙事的经典作品。分别描写了中日传统家族的败落历史。因为中日文化的差异和时代背景的不同,艺术的手法、个人的经历的迥异,造成了两部同名小说的封建家族的文化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显著的不同点。两部小说都以家族关系和婚姻情况为叙事的轴线。巴金的《家》,婚姻的故事成为整个大家族败落的纵向条件和追求个性的解放。岛崎藤村的《家》,婚姻的悲剧促使家族溃散的病症和默默承受的苦果。巴金的《家》着重描写了家族长幼之间、兄弟之间的明争暗斗。岛崎藤村的《家》重点描绘了家族兄弟间,在"负欠"的观念下,相互帮助或者争斗,都把整个家族推向了败落的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