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0篇
教育   70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仙子 《中国德育》2005,(9):46-47
纵观古今中外,英雄的背后往往有一个伟大的母亲。岳母刺字、孟母三迁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现代母亲育儿成才的故事成千上万。这里有一个真实的故事,让我听后久久难忘,不胜感慨:  相似文献   
2.
孟母克勤克俭、含辛茹苦、坚守志节的优良品质是令世人称颂的,也是毋庸置疑的。笔者在本文中要说的是“孟母三迁”并非明智之举,是堪称世代母亲楷模的孟母在自毁形象。  相似文献   
3.
孟母三迁     
成语含义:就是用以称颂贤母善于教子。 成语出处 西汉·刘向《古列女传·倦意·母仪》记载,孟轲幼年因位处靠近墓地,玩耍时就“为基闾之事”;孟母就把家搬到街市附近,孟轲又学“为贾人街卖之事”;孟母又把家搬到学宫边上,孟轲“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目“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之。  相似文献   
4.
祁太秧歌作为山西省重要的民间艺术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时代发展,祁太秧歌发展不乏出现问题,从新编秧歌戏《孟母三迁》获得成功来看,它给予了祁太秧歌的发展许多有益的思考,这就是要求我们仅仅抓住其中凸显的契机和机遇,不断将祁太秧歌的传承和发扬推向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5.
《课外生活》2011,(8):46
有时我们见到一个看不懂的词语,经常会望文生义,根据字面的意思瞎猜,结果往往弄出许多笑话来。看看,下面这些词语就出现了一些稀奇古怪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古宅逃亡     
夏栀栀 《初中生》2011,(17):60-61
我终于痛下决心,要逃离我祖祖辈辈栖息的古宅。尽管5·12汶川地震没有波及我的房基,神舟7号的返回舱也没有压塌我的屋顶,但我实在无法再坚守我的"阵地"。多年以前,我的老祖宗目光宏远,把宅址选在了学校礼堂旁,从此不必有"孟母三迁"的麻烦。事实也证明了耳濡目染的作用——未经名师指点的我,不仅熟谙历史,而且能歌善舞,这是住在学校外面的伙伴无法企及的。  相似文献   
7.
【典子的话】著名钢琴家郎朗9岁的时候,父亲郎国仁就从单位辞职,在北京租房陪着他上学。郎国仁不仅想方设法为儿子找名师、督促儿子练琴、悉心照顾儿子的生活,还在教室外"偷听",学习钢琴知识,以便发现儿子学习中的错误,进行指导。郎朗进步很快,很快就有了名气,后来的成就也人尽皆知了。但回忆起那段"被陪读"的时光,郎朗坦言并不快乐,那是一段枯燥、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有“孟母三迁”.而现代版的择邻故事却发生在美国.  相似文献   
9.
孟母三迁”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笔者与朋友就“孟母三迁”与孟子“成圣”之间是否有着必然联系进行了激烈的辩论。朋友认为孟子“成圣”完全是“孟母三迁”的功劳和结果。“如果孟母当时不将居住地多次搬迁,而是长期处于闹市区和坟山旁,孟子很有可能成为一位商人或筑墓者,  相似文献   
10.
从孔子“里仁为美”到苟子的“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从“孟母三迁”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中国古人向来非常重视人际环境对人的教育作用。从苏格拉底、柏拉图到卢梭、杜威,西方的哲人渐次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德育人际环境的系统理论。人,作为社会性存在,总是处在一种特定的人际环境中,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关系性的存在。”作为大学生接受教育的高等学校,从来就不是世外桃源。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社会价值的多元化,各种思潮蜂拥而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