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信息传播   9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孙中山先生是近代国人公认的民族伟人,他的伟大不仅在于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更重要的是他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建国方略、建国大纲等。他用毕生的精力探索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路径和方式。孙中山思考国家建设方面的成果集中体现在他的著作《建国方略》中,其中依据《实业计划》绘制的  相似文献   
2.
字里行间识铁头因多年参与对台工作而常看台湾报刊,很早就知道台湾有一位大名鼎鼎的赵铁头。据说,铁头源于赵耀东在经济部长任内推动经济改革,敢做敢为、敢言直谏、敢于负责的风骨,以及他行事刚正、作风强悍、魄力十足、当机立断,而被其同事所封。  相似文献   
3.
刘旭 《档案天地》2010,(2):22-25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早在1899年12月流亡国外时,就开始关心河北经济的发展。1912年9月。他先后到河北省张家口、石家庄、保定、唐山等地区视察经济发展状况。其发展河北经济的设想初步形成。1919年10月.在他制定的发展中国实业计划中.许多具体内容都涉及到河北经济发展计划。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的《实业计划》完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是一个实现中国工业化的大规模建设方案,它体现了中国人民改变自己国家贫弱状况的决心,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宏伟气魄和远大理想。《实业计划》中有许多值得研究和珍视的先进思想,它是近代中国经济思想史的一份重要遗产。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实业计划中的许多主张与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中的许多主张基本上是一致的。孙中山的实业计划至今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具有超前性。邓小平继承并发展了孙中山实业计划中的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工业化思想,主要是指利用机器大工业、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国家建设的思想。它发轫于鸦片战争后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洋务思想中,并随着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脚步,经历了“以商立国”、“定为工国”、“棉铁主义”的思想历程,一步步走向深入,集大成于孙中山先生的“实业计划”。它是近代中国先进人士探索如何使国家富强的思想结晶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继承了鸦片战争以来有识之士对中国西部予以关注,且以不同方式着手对西部开发建设的思想,孙中山在优秀传统爱国精神的基础上,将西部开发的问题纳入振兴中国实业的整体构架之中,给今人留下了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启迪。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濮阳县档案馆珍品档案中现存有一张《孙总理建国方略图》,这张图是1998年初档案馆工作人员在整理旧图纸资料时发现的。据考证,该图目前存世稀少。这张《孙总理建国方略图》是由我国著名地理学家浙江上虞人屠思聪编绘的。民国十八年八月(1929年8月)由上海世界舆地学社初版发行。  相似文献   
9.
论孙中山的国家工业化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临世界性的现代化浪潮,孙中山先生提出了走国家工业化道路的思想,把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提高到国家工业化的高度。他提出的建立完备的工业体系和引进外国资金技术等思想,不仅符合一般的经济规律,而且 适应了当时的国情。为避免欧美资本主义的弊端,孙中山主张两种革命同时并举,在强调经济技术变革的同时,也强调生产关系的变革。孙中山的工业化思想是其民主革命政治思想之外对近代中国的又一大贡献,虽然在当时难以实践,但对于我国当代的建设事业却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的《实业计划》是一个全方位发展中国实业的建国方略,内含开发西部的深远构思,这就是:以东部为龙头,把东西两极联成通道;以铁路为纽带,形成开发西部的整体格局;以移民为辅助,加大人文资源的投入,以科技为内核,改变西部的落后面貌。孙中山的构思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