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325篇
科学研究   33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1篇
综合类   14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7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喻国伟 《柳州师专学报》1996,11(1):71-74,83
面临世纪之交,我国报业将走向何方?在未来的岁月里报纸会不会变成历史垃圾?这些都是报界同仁关注的焦点。本文从新闻报道、经营运作、资金来源等方面对此做了透视和分析,提出了报业走向未来、走向繁荣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陈诵睢 《收藏》2006,(11):96-99
清朝后期,洋务派在国内兴办实业。继起初的棉纺业、造纸业之后,印刷业、制陶业也在上海、杭州、天津等近海城市发展起来,出现了一些经营紫砂的商号,他们雇用技艺出色的宜兴艺人,专门制作水准较高的紫砂器皿。在这种局势下,紫砂业慢慢地从衰微中恢复。  相似文献   
3.
《盛世危言》是甲午战争后最受人欢迎的读物,为维新变法作了很重要的思想准备,还影响了康有为、孙中山、毛泽东等中国近现代政治重要人物。商人出身的郑观应是19世纪70、80年代改良派思想代表,他全面表达了当时民间工商业实际的利益和要求,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提出无商就会导致格致之学不宏,即科技、教育不能发达的观点,也是第一个系统介绍欧美和日本实业教育的人。郑观应在招商局成立驾驶学堂,在总办汉阳铁厂时,创立机器书院,学生上午读书,下午入厂学习机器,是继福州船政学堂后,实行半工半读的实业教育家。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自然经济的瓦解、清政府的洋务运动以及民众实业救国思潮三个角度的分析来诠释晚清中国经济领域的转型动力,探讨培养高中生观察和分析历史现象演变的学科素养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5.
晚清的实业教育从萌芽到快速发展,对晚清的教育产生了较大影响,为晚清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和实业人才,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周学熙的实业道路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另一条路径,周学熙的实业救国思想充斥着旧时代的梦想和新时代的开始,非常完美地勾勒出近现代实业画面和现代事业发展的一张畅想图。  相似文献   
7.
采风 《职业技术》2006,(17):34-34
“投资实业看中的就是个稳,小本生意求的就是个量。”徐先生给记者算了笔账:一元一杯的珍珠奶茶每杯的纯利润为0.2—0.3元,若每天卖出350杯,除去成本每天至少有40多元进账。小本生意以小博大,这其中的“生意经”也只有精明的生意人读得懂。  相似文献   
8.
民国初年,知识分子较以往更多地投身实业。其对实业发展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宣传、抵制国际经济侵略、挽回利权;和封建守旧势力作斗争,力图摆脱封建束缚;重视科技与管理,注重提高企业现代化水平;重视人才,注重培养人才;注重民族工商业间的相互扶持;等等。  相似文献   
9.
本周回顾欧债危机降温,欧美股市本周普遍造好,刺激恒指全周升794.78点或4.49%,国企指数升697.30点或7.85%。香港特区特首施政报告如预期公布重建居屋计划,本地地产股在政策明朗后全线上升,长江实业(00001)升5.56%,恒基地产(00012)升8.61%,新鸿基地产(00016)升  相似文献   
10.
日本职业教育和训练的研究状况及其课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将通过考察日本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历史发展过程,从研究组织论的角度对其研究的进展和现状进行整理,并就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研究问题提出若干建议和设想。事实上,在日本“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提法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通常是区别开来使用的,前者主要指在文部行政指导下的学校职业教育以及职业观,人生观的养成教育;而后者主要是指文部省管辖以外的所谓学校外,即劳动省所管的,在公共职业培训设施以及私有企业中所进行的职业教育,或是对希望就业者所进行的以技能培训为主的教育。但是,近年来,是否应尝试超越这种反映行政分工而非学术性的概念规定,把教育和培训的概念统合起来使用的呼声正日趋势高涨。可以说,这种变化与欧洲特别是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在日本的传播,以及学校职业教育的学者与职煊培训学者之间的交流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