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9篇
  免费   4篇
教育   644篇
科学研究   24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27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9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宪法学者张千帆先生在推出了好几本广受关注与好评的大部头著作之后,他的第一本随笔集子《倚宪论道》面世了。在他看来,较之于"洋洋大观、引经据典的大部头",要写好这种没有"脚注"的随笔,更需要个人灵感,同时也更为困难。困难虽然存在,并不表明作者没有能力做好。虽然张先生自谦是一个"有问题意识但没有什么理论灵性"的人,但是,读完此书,我的结论是:这本书其实已经达到了我这样一个普通读者对随笔——  相似文献   
2.
吉玉泉 《新闻知识》2005,32(2):23-25
宪政体制作为人类在反封建皇权的世俗专制和神权心灵桎梏的制度选择,是人类明发展的重要成果之一。在宪政体制下,没有事先被假定为永远正确的君主或组织,一切政治的权力的运作要服从于宪政的安排。公共权力机构和公民一样,都必须服从宪法和法律。综观人类宪政思想和实践的历史,宪政观念的缘起和核心在于给出政府治权以合理性和公正性的根据,重心在于人民权利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要建设宪政制度,就需要维护宪法的权威,而维护此种权威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设立违宪审查制度。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今次通过的程序性文件,则初步搭建起了违宪审查制度的基本框架。[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铸造未来国民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成长服务。而培养和完善未成年人的素养主要是在中小学阶段,故不同学科、不同课堂承担各自不尽相同的养育任务。笔者认为,历史学科作为一个特殊的人文学科,其本质就是养育学生人格,让精神站立起来,养育成长,服务未来人生,为学生的成材、成功、成长、成人提供独特的营养。这种独特的营养落...  相似文献   
5.
宪法司法化在今天的法学界不再是一个陌生和时尚的话题.不少的专家和学者对宪法司法化的是与非,各抒己见,争论不休.宪政的内在价值和最终目的必然要求宪法司法化.控制国家权利要求宪法司法化,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要求宪法司法化.宪法司法化是中国走向宪政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是一个民族民主革命风云激荡的时代。作为中国革命的历史成果,1954年宪法是对近代中国宪法问题和宪政运动历史经验的总结,体现了对未来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发展思路,也是中国当代民主法制建设的良好开端。它标志着近代以来的中国宪法和宪政理论发生了重大转折,即以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为指导的当代宪法代替了在中国未能成长起来的西方移植性宪法。同时,1954年宪法在经济制度和政治基础两个方面所具有的过渡性特点也预示了这部宪法本身的不稳定性,昭示着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核心概念与概念体系的建构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核心概念与概念体系是理论的基石,也是一种理论观点或一个理论体系是否具有解释力的关键所在。在科学研究中,为了使理论能够更好地解释新的现象,需要对原有各理论流派的核心概念与概念体系进行全面检视,对它们进行修正、抛弃或重新构建。本文把核心概念与概念体系分为理论观点型、理论体系型、学科型三种类型,并以两个案例为基础,从方法论的角度分析了在对学科进行反思与研究时,如何分析、审察并构建新的核心概念与概念体系。  相似文献   
8.
依法执政且依良法执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标志.从本质上讲,依法执政就是依宪执政.然而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现行宪法依然存在着某些不足,导致依法执政难以彻底落实.因此,完善宪法,创新宪政体制,是依法执政得以实现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五四宪法的颁布为新中国公民权利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法律基础。新中国公民权利理论与实践的开局是好的。但是,从1957年夏起,新中国的法制建设却急转直下,而到了文化大革命,公民权利的破坏更是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公民权利之所以在1957年以后受到严重的挫折,并不是偶然的。这与当时的社会历史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三点:即人治思想的泛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淡薄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0.
无论是经典作家对西方法律传统或宪政秩序的解说,还是西方宪政秩序的生成与扩展,实际上都是从“分”或职业权利(权力)的分立与发达开始的。这不仅是因为自由主义乃宪政秩序与职业权利(权力)的共同价值基础,而且也因为分立、合作与对抗是宪政秩序与职业权利(权力)多元格局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