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综合类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宋代夫妻寿词因所寿对象与词人关系最为亲密,又不存在官场职位、长幼辈分等差异,故在表达对妻子或丈夫的祝寿意愿时,也就滤去了诸多谀颂成分甚或违心之语而更加真挚动人,并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宋代夫妻各自的生活与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2.
寿词是指以祝寿和自庆生辰为题材的词,它的创作在两宋尤其是南宋蔚为大观.20世纪80年代以来,宋代寿词研究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拓展.  相似文献   
3.
周静静 《文教资料》2008,(28):97-99
南宋时期寿词特别发达.刘克庄是其中重要的代表,他在创作大量爱国词的同时也写了占其全部词作将近1/3数量的寿词.其祝寿词可以分为"自寿"、"寿人"两类,自寿词再现了刘克庄闲逸、愤懑和疏狂的心理历程;同时,部分寿人词也反映了他人格中的污点.  相似文献   
4.
南宋著名词人姜夔创作了一部分寿词,属于俗词的范围。姜夔通过炼字和典故的运用,追求意境和语言的雅化,用俗体写雅趣,化俗为雅,以期达到“雅”的目的,但是仍然不能摆脱俗词题材的限制。  相似文献   
5.
祝寿源于先民对死亡的非理性思考,寿辞伴随着这种仪礼活动而生。南宋寿词从题材内容看,主要有寿圣寿官词、寿亲友词和自寿词,不同的祝寿对象和创作动机使作品呈现出不同的审美情趣与文化品格。而逸乐的社会风尚、理学思潮的影响、文士内敛的心态和词体文学自身的特点则是促动南宋寿词勃兴的主要文化动因。  相似文献   
6.
寿词作为一种特定环境下的应用文体,受到形式、内容和对象的限制,决定了其庸俗的一面。北宋词人晏殊有30余首寿词,虽不能避免寿词本身的局限性,但是晏殊以其极高的才情和敏锐的洞察力,使其寿词带有独特、创新的一面,主要表现为在寿妻词中流露的真挚情感,以乐景衬哀情,善用秋景作陪衬的写作手法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刘克庄自寿词主要写退隐生活以及不甘寂寞的心情与因无所作为而产生的愤懑情绪,辛弃疾自寿词在平静中饱含着郁勃不平之气,有不满与无奈;辛在寿人词中恳切地祝贺对方积极处世、爱国爱民,刘在寿人词中多是为民请命之作,表现了对农民生活的关怀与同情。  相似文献   
8.
寿词,在南宋词中大量出现。后村词中,寿词就占1/3左右。后村的寿词真实地反映了其身世、思想、抱负,反映了他真实的生活、情怀,同时也反映了他人格中的污点,具有不可忽视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王恽为元代创作寿词最多者,其寿词集中体现了元初仕元文人的思想意识,蕴含着独特的文化传统。在祝寿词中,王恽表达了"六合一家,海内有归"的大一统正统思想;"调和鼎鼐,拯物济世"的政治理想,以道自任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刚断冰清,恭宽忠孝"的理想人格追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全面考察刘辰翁的寿词,认为:其寿词摆脱了俗套、展示了当时的世态与文人的心态,富于强烈的历史厚重感和积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