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9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四运动犹如一把利斧凿开了中国这个黑暗铁屋子,透射进来一缕久违的阳光,飘荡着一股清新的空气,而作为思想风向标的文学领域也在响应中发生着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思想、新思潮。文学领域几大巨头之一的小说也不可逆转地感受到这种变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赵常丽的诗集《永远的屋子》进行了评论,以为赵氏的诗情重于意,构思新颖,而且语言显得准确、凝练。  相似文献   
3.
在女性主义理论发展史上,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屋子》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代表。有感于现实生活中,女性在政治、经济、教育、就业和择偶等诸多方面受到的歧视、排斥和压抑;有感于一个女人除了脑力和品德之外再无他物可由自己自由支配;有感于女性无法参与任何伟大的运动,更无法借用文字记录自己,从而使自己进入历史,伍尔夫在文中着重强调女性自由空间和经济独立的重要性。伍尔夫说:  相似文献   
4.
弗吉尼亚·伍尔夫《一间自己的屋子》(A room of one’s own,1929)无疑是20世纪女性主义的标志性文本。很多人都认为自己读过这本书,实际上却没有;不过即使没读过也没关系,因为光看书名就可略知皮毛。  相似文献   
5.
在中学课本中,收录了很多鲁迅先生的作品,有《故乡》、《社戏》、《阿Q正传》、《孔乙己》、《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拿来主义》、《论雷峰塔的倒掉》、《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等等,这些文章都是鲁  相似文献   
6.
在“幻灯片事件”中,鲁迅因为看客对于被砍头者的麻木神情,而把视线转移到看客身上,从而把被砍头者也看成与看客一样的“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那么启蒙者、看客与被砍头者的关系就被转移为启蒙者与看客的二元关系了,这种置换导致的后果就是启蒙者与看客的关系取消了看客与被砍头者的观看关系,或者说启蒙者投向看客的目光压抑了看客投向被砍头者的目光.  相似文献   
7.
李展 《文学教育(上)》2010,(17):112-113
王晓英的《漏雨的屋子》表现了作家惊人的文学素质。小说中,作者以一种正视现实苦难的悲壮情怀,叙写了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的悲剧,包含着悲天悯人的巨大的人道情怀。  相似文献   
8.
这里从剖析弗吉妮娅·伍尔芙的名著《一间自己的屋子》关于女性作家的私人空间理论,揭示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文学女性在创作中所承受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压力。对女性文学的空间理论进行梳理性探讨,以求达到对其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观念的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9.
巴金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故事情节主要发生在两个空间场所中:花园、屋子。这两个空间场景不仅是小说中人物对话和情节发展的场所,还是具有确定含义和主题的文化场景。本文正是想通过解读上述的两个空间场景在小说中的特定语境下所表达的空间意象,来探究作者在小说中塑造的两个空间:花园空间、屋子空间的空间隐喻,并试图对小说中空间问题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0.
鲁迅的小说《祝福》,塑造了一个悲剧形象——祥林嫂,我们在审视祥林嫂的抗争时,却能看到她的抗争恰恰是对其奴隶地位的维护和争取,这就使祥林嫂的悲剧具有了更深刻的意义,也能看出鲁迅疗治中国人的灵魂的清醒和深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