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0篇
教育   60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26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晓少 《辅导员》2011,(Z1):96
近年来,"双百"人物走进校园,深入儿童的内心。他们的感人事迹被广泛传播,他们的崇高精神在少年儿童中代代相传。2011年2月9日以来,中央各新闻媒体推出了大型人物专栏《"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借助党旗和人物剪影等视觉元素,广泛宣传"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在即将迎来建党90周年之际,全国各地千万支少先队"英雄中队"也积极行动起来,高举英雄的旗帜,以各种形式学习"双百"人物中的优秀共产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档案》2010,(1):F0003-F0003
刘义权同志是新时期档案工作者的杰出代表,他把平凡岗位当作人生舞台,把本职工作作为人生追求,牢记档案工作者“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使,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的先进事迹平实生动,感人肺腑,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一次次使我们情感受到震撼,灵魂得到洗礼。  相似文献   
3.
企业报作为新时期我党宣传思想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宣传党的方针、路线、政策上,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企业报肩负着为本企业三个文明建设服务的重任,那么,作为企业报,宣传本企业涌现出的典型人物,讴歌典型人物的思想品德,弘扬典型人物的崇高精神,就是义不容辞的职责。因此,研究探索搞好典型人物报道,对企业报来说尤为重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感悟人民解放军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体会人民解放军抗洪处境的艰难,感悟他们心系人民、英勇无畏、乐于奉献的崇高精神;学习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  相似文献   
5.
同学们写作文时总觉得生活太平淡,没有东西可写。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我们已经多次讨论到这方面问题。这里,再从"题材是发现"的角度说一说。  相似文献   
6.
1语文德育目标的重要性概述 语文德育目标在整个语文教育目标中具有首要的地位。语文德育目标的重要性主要有三大来源:  相似文献   
7.
《青海教育》2006,(11):4-4
今年教师节前夕,省人民政府表彰奖励了第二届中小学“十杰教师”和“十杰校长”;省政府同意省教育厅、人事厅授予才让拉毛等23位同志青海省特级教师称号;省教育厅、省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表彰奖励了113名“青海省优秀教师”、13名“青海省优秀教育工作”。他们当中,有的长期扎根在条件艰苦的牧区和边远山区,以校为家,不求索取,默默奉献;有的在教科研领域努力探索,潜心钻研,不断创新;有的狠抓管理,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表现出了敬业爱岗、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和职业道德风范,为我省教育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学榜样,力争先。让我们以他们为榜样,恪尽职守,勇于奉献,认真履行自己所肩负的崇高的光荣使命和重大历史责任,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和教育工作。(刊发名单)[编按]  相似文献   
8.
近日,郴州市档案局采取观看录像、召开会议、专题座谈等多种形式,在档案工作人员中深入开展向刘义权同志学习活动。大家紧密联系实际,开展“我比刘义权差在哪里”大讨论,对照刘义权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认真查找在理想信念、敬业精神、工作态度、名利观念等方面的差距,并提出改进措施。大家制订出“岗位作贡献”计划。  相似文献   
9.
刘义权——一个普通的档案工作者,以自己执著的信仰追求,对平凡工作的勤奋敬业和无私奉献,创造了事业的辉煌,放大了生命的价值。胡锦涛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高度评价刘义权同志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格,赞扬他不愧为我国档案战线的时代楷模,不愧为优秀的共产党员,号召全国档案工作者和广大共产党员向刘义权同志学习。为了表彰刘义权的先进事迹,2010年1月,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刘义权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相似文献   
10.
徐慧 《学语文》2014,(2):40-40
正杜甫晚年的诗歌常令我们心旌摇曳,诗人到底是用什么如此拨动读者的心弦呢?我想除了社会因素,更重要的是来自诗中所流露出来的生命意识。一、不屈的生命意识古往今来,有不少登高的诗歌,例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抒发了诗人身世之感、怀才不遇之苦闷。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抒发了对家乡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