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145篇
科学研究   81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97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142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223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50篇
  2020年   170篇
  2019年   235篇
  2018年   144篇
  2017年   207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职计算机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专业的计算机人才,而在市场选择人才而非人才选择市场的今天,中职计算机教学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就业优势,必须加强工匠精神培育,使学生成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以下就基于工匠精神培育的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2.
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中国制造2025"雄伟目标的保证,是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培养德才兼备合格人才的时代诉求。工匠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思想契合,教育对象一致,知识结构匹配,实施内容相近,协同基础扎实,高校必须聚政府、社会之合力,历久弥新推动两者教育任务向纵深发展,以实现教育强国之梦。  相似文献   
3.
现在国内的制造企业纷纷开始认识到了"工匠精神"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有赖于专业技术性人才的"工匠精神",而对于专业技术型人才"工匠精神"培养则需要通过高职思政教育去完成。然而,科技的进步带来了时代的大跨越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出现与发展使得制造业的自动化程度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工匠精神"已经成了被埋藏在人们记忆深处的一个词汇,因此,我国现阶段的发展战略规划迫切要求"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进行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4.
以时代精神把脉人物特质,用心用情采访抓好“活鱼”,以“工匠精神”不断精雕细琢,让温暖画面直抵人心。光明日报在头版头条推出的《奋斗青春无悔抉择》专栏,以“1篇主稿+1篇评论+1个短视频+1组新闻照片+1张海报”的形式,聚焦一批扎根基层、边疆的知识分子典型人物,记录他们的青春与奋斗、展示他们的梦想与收获。为广大青年学子特别是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到基层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中课程思政建设、分类与高阶性建设目标达成不完善的问题,围绕课程思政建设的整体设计、纺织行业特色建设案例库、传感器选择与检测系统设计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以及信仰驱动创新探索意识加强四个方面,实现在工匠精神驱动下课程思政的自然融入,并形成课程的分类建设特色。该研究可为同类型的课程建设设计和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沈璐 《今传媒》2022,30(2):5-8
电影哲学大师认为纪实主义是客观的影像使记忆成为永恒的具象,纪录片以纪实的手法将埋藏在时间长河中的记忆以形象的现实展现在人们面前,这使得纪录片在文学中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我在故宫修文物》借助影像记录文物修复师的文物修复工作,通过对文物的修复过程展现今人对既往时代的文化传承,构建人们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本文以修补历史、打通古今、传播文明为主线,从重现历史记忆、传承古老文化、主题的全新讲述三个方面入手,探索《我在故宫修文物》所蕴含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7.
殷墟的族群纷杂。丙、戎、史、卷、息等居住在殷墟的族群只有核心家庭的规模,并无独立的邑落。作为族邑模式认识基础的“族墓地”的判断存在问题。孝民屯墓地存在多个核心家庭或扩展家庭一级的族群,总体上而言是公共墓地。“族邑模式”对认识殷都布局的适用性有所局限。殷墟的手工业作坊遗址规模大、分布密集,作坊等操作链类遗存与居址、墓地等生活类遗存往往共存,形成7个居住、生产与埋葬等共存于同区域的考古情境,是当时基层社会组织“工、居、葬合一”的体现,可用工业作坊区模式来指称当时这种聚落形态及基层社会组织。工业作坊区在商王族(包括多子族)控制下,以超血缘关系的人群从事手工业生产活动。这是殷墟作为晚商都城区别于其他次一级聚落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体现为用户至上的品质服务理念、强国奉献的责任担当意识和永无止境的创新变革精神。新时代工匠精神培育面临着工匠文化氛围缺失、工匠协同培育体制机制建设有待完善、主体性精神失落的价值危机影响培育实效等多方面的现实困境,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创新培育路径: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优化设计塑造浓厚的工匠文化氛围;以工匠协同培育体制机制的细化落实促进产教深度融合;以职业理想与信仰的点燃破除“内卷化”的魔咒和工具技术理性的局限。  相似文献   
9.
受传统理念束缚、认识程度不足、知识体系缺失、教育发展失衡等因素影响,我国工匠精神的培育遭遇瓶颈。从协同发展视角看,我国工匠精神的培养主体亟需根据自身的角色定位与职能属性,共同承担培育使命,形成整体培育系统。政府层面要强化市场管理制度,发挥组织协调作用;社会层面需培育高品质消费市场;企业要不断完善技术技能人员薪酬体系,建设工匠精神激励机制;学校需构建三站互动机制,发挥主体性培育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寒 《职教通讯》2018,(23):30-35
职业教育是工匠精神的载体,而工匠精神则是职业教育的灵魂。中西工匠精神都源于古代的工匠技艺,并不断发展。工匠精神虽无权威定义,而匠技、匠心和匠魂乃其不变的三极。在"工业4.0"时代,在"中国制造202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担当起了时代赋予它的历史使命,既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又培育学生由技而道的工匠精神。具体而言,职业教育要创新职业教育教学,加强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的现代学徒制并学习国外经验,才能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国家和企业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也是实用与审美的诗性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