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师公戏是壮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在武鸣县流传广泛。其唱本历史悠久,语汇丰富多彩,富含民族特色,是壮族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唱本中生动纯朴的语言;优美动听的曲调;健康高亢、充满生活情趣的表演;使人得到了美的艺术享受,彰显着特有的少数民族特色,极具艺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师公与道公作为桂中壮族地区普遍存在的两类仪式专家,彼此间的密切关联需要从师承谱系、宗教文书及仪式过程等三方面进行考察。位于广西中部地区的上林县镇圩瑶族自治乡古登村的壮族师公与道公是该地区最主要的仪式专家,两者均具有独立的师承谱系。道公凭借科仪书等宗教文本的运用及超度亡灵等仪式角色的扮演,占据着仪式生活的主导地位。师公因在大型法事中被定为副坛而通过文本、口头表述等形式不断塑造自身仪式角色的重要性,以此区别于道公的仪式。与此同时,师公又在具体的仪式过程中与道公共同完成部分法事。这种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的复杂关系,体现了师公与道公对自身仪式主体性的形塑诉求,并在无形中促成了村落仪式语境的多维面相。  相似文献   
4.
壮族师公是壮族社会历史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之一,在壮族历史上充当了医生、历史学家、创作家、艺术家等角色,为壮族的繁衍生息及其文化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11月9日闹钟把我叫醒,我机械地刷牙、洗脸、梳头,然后走向学校。我知道今天老师公布考试成绩,两腿被习惯所驱动,不由自主地驮着自己和书包向学校方向走去。我想到自己的种种劣迹:如何看电视至深夜,如何偷工减料写作业,又如何把今天的作业拖到明天去做……越想越心虚,还没列完"罪恶清单",学校已经出现在我面前。  相似文献   
6.
廖琳 《广西教育》2010,(30):112-114
从舞规、动律特征、舞姿造型特点、音乐特点四个方面论述师公舞的风格特点以及与这些风格形成有关的环境、宗教信仰、审美情趣等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傩戏的历史渊源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傩戏源于古傩祭,于北宋末年至南宋初产生。傩戏遍布全国各地,而桂林傩戏在宋代发展繁盛。但因社会的发展,傩戏逐渐走向衰弱,甚至一度消亡,拯救和发展傩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壮族师公戏在广西流行的区域较广,它是多元文化影响下形成的颇具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目前学界对师公戏进行研究的资料,反映出学者对师公戏起源、师公戏之师公称谓、师公戏之祖师三元等问题的不同观点、不同的见解,表明壮族师公戏在产生发展的过程中历经了多种文化的碰撞融合。在多元文化的交融渗透下,师公戏的内容和表演形式逐渐变得厚重而丰富。  相似文献   
9.
今天日本教师林身江子来到我园,我有幸观摩了她组织的一次公开活动“集体生日会”。这个活动共分为三个环节:情景表演“蛋糕店的一天”;模拟情景,帮助“圆形蛋糕”;祝福当月过生日的小朋友,互赠自制的生日蛋糕。随着活动环节的一步步推进,我的思想也在一步步的推进,促使我重新思考幼儿教育的理念。  相似文献   
10.
在广西壮族聚居地区,广泛地流传着壮族师公舞"大酬雷"。"大酬雷"是壮族古代舞蹈的"活化石"。经分析研究后,得出:广西壮族师公舞"大酬雷"植根于人民生活之中,是广西民间节庆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