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教育   37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代著名的“后七子”代表人物宗臣有一篇精彩的文章——《报刘一丈书》。文中生动地刻画了“权者”、“干谒者”和“守门者“的反面形象。尤其对干谒者穷形尽相,入木三分。并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官场的丑陋现象。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唐朝名人为考进士而进行的某些公关活动,以便为今人择业提供某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大约是唐玄宗天宝五年。即公元746年,杜甫自东郡西归长安,结束了他在齐赵之间裘马轻狂的放浪生活,想要通过与达官显宦的交游,通过干谒。求得引荐,扣开幸福之门,谋个一官半职。正是在这一年,他写了一首七言歌行体的《饮中八仙歌》:  相似文献   
4.
盛唐士风的突出表现之一是士人积极干谒求进,但盛唐士人对干谒的态度又是相当矛盾的。经过魏晋风度的鼓荡,士之重人格独立的文化品格被盛唐士人突出强调,同时一般士人在干谒中趋炎附势、蝇营狗苟形成较坏的负面影响,使正直之士对干谒深以为耻;但盛唐之士又以强调个体尊严、出于公心、展示才华等方式修正干谒行为,所以盛唐士人虽多耻于干谒,但干谒之风仍很盛行。  相似文献   
5.
正讲到古诗词学习,初上高一的同学们可能会说,无非就是朗读、背诵和默写,没什么大不了的。告诉大家,有这种想法的人不了解高中古诗词教学的具体目标和要求,低估了高中古诗词学习的深度和难度。那么,高中古诗词学习究竟有哪些具体要求,或者说要掌握哪些知识点呢?高中的古诗词学习,除了背诵和默写与初中相同外,"鉴赏"是古诗词学习的重点,也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所以,高一同学要在  相似文献   
6.
干谒求仕与自荐求职两者在本质上都是毛遂自荐的一种方式。干谒诗文能给我们现代职场求职一些启迪:首先,用语要把握好分寸;其次,态度决定一切,因此行文的字里行间应当体现出勇敢和自信;最后,要用于"露才扬己"。  相似文献   
7.
陶渊明《乞食》诗作于晚年,真实地反映了诗人晚年饥饿交迫的生活苦境,不是游戏之作,不存在政治寄托.《乞食》诗也不是干谒诗,陶渊明早年入仕不是干谒的结果.渊明为贫而仕,不堪吏职,称他通过干谒而进入仕途,是无根据的臆说.陶渊明饥而乞食,与僧徒的乞食完全无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考察李白的干谒行迹入手,归结出三个比较集中的时期:年轻在蜀中时期,隐居安陆到二入长安前期,晚年安史之乱前期到流放夜郎时期。从中看李白一生干谒的原因,从而得出李白的干谒诗在自喻和结尾上的特点,以及李白在精神上平交王侯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9.
唐代干谒之风盛行,干谒诗文应运而生。许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高适都写过干谒诗或干谒文,通过与杜甫、高适干谒诗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李白干谒诗文的特点。同时,通过对李白干谒诗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唐代文人在干谒过程的复杂心态以及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依附性。  相似文献   
10.
干谒行为在唐代极为盛行,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李贺等都有数量不少的干谒诗传世,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士子的入仕热情。干谒诗的创作虽然有一定的政治目的,但也具有色彩纷呈的美学风格,这是值得我们注意和探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