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1篇
教育   123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把桂北壮语、平话和粤方言进行比较之后可以看出 ,桂北壮语中的后中古层次汉语关系词不是来自官话和客家话 ,也不是来自粤语 ,而是同广西中南部地区壮语的汉语老借词一样来自平话。从汉越语、北部壮语中古层次汉语关系词和平话这三者之间在语音上有高度一致的关系上 ,初步证实了古代的广西一带曾经存在一种内部相当一致的汉语权威方言的假设  相似文献   
2.
民俗语言是广大民众用来表达思想并承载民间文化的口头习用语,《明清平话小说选》[1]中记录了一些民俗语言的史料,通过分析小说的民俗语言特色,来对小说语言背后的民俗进行文化解读。  相似文献   
3.
汉、壮民族接触秦代已有文献记载,而汉、壮语间之接触至今未止,由此产生的相互影响,渗透至语言的各个层面。因长期受到壮语之干扰,平话,作为汉语方言之一,其副词呈现出后置动词的特点。基于语言接触及类型学之理论视角,有利于深入探讨语言接触对平话副词位置的干扰问题。  相似文献   
4.
作业布置得恰当,抓住肯綮,击中要害,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让学生的学习如顺水行舟,一切都水到渠成,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若布置得不恰当,无的放矢,或陷入题海,劳而无功,甚至让学生苦不堪言。作为语文老师,应多思考语文作业的内容,多探究作业的形式与方法,多研究作业布置的时机。在作业布置中,有三点值得语文老师们关注:生长点、兴奋点、影响点。一、关注生长点农民在播种马铃薯时,要选择有生长  相似文献   
5.
选取平南县丹竹镇梅令村土话作为桂南平话语音研究中的一个点,通过整理该方言点的音系,运用实验语音学最新的语音格局理论对一级元音和二级元音进行了数据提取分析,制出了一级元音声学元音图和二级元音声学元音图。通过元音格局理论对所选方言点进行分析,考察该地语音的定位和分布,语音单位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组合。  相似文献   
6.
对临桂四塘平话中的可能补语进行考察。对其涵义、形式、语义及语法特性的分析、研究,可以打破平话研究中重语音轻语法的局面,具有一定的语法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文通过将《老乞大》、《朴通事》及《训世评话》等域外汉籍中呈现出来的平话观念,与我国元明同时期文献资料中的平话观念进行对比分析和深入探讨,对平话概念得出如下认知:平话是一个动态的历时性概念,涉及文艺与文学两个范畴,基本含义为故事,有口头与书面两种形态,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指称内容不断扩大,书面表达由不同形式的文本趋于形成稳定的文体,口头表述由简单的故事内容转移为独特的说唱伎艺,并形成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  相似文献   
8.
曾有"译界泰斗"美誉的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两人合译的中译英名著,从古代文学到现当代文学,不下百馀种.有<诗经><离骚><史记><魏晋南北朝小说选><唐代传奇选><唐宋诗歌文选><宋元平话小说选><资治通鉴><长生殿><牡丹亭><聊斋选><儒林外史><老残游记>等.最为人称道的是,他们在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翻译的<红楼梦>,最终于1974年完成并由外文出版社分三卷出版,可谓译坛"绝唱".并被认为是迄今最达意的英文译本,在国外获得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9.
目前所能见到的《济颠语录》最早版本刊刻于明代隆庆年间,以该版本校勘《明清平话小说选》和《古本平话小说集》中的《济颠语录》,可以厘正后者的诸多讹误,为该书重印时作出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布依语中古后期汉语借词主要来自桂北平话.声母方面,知、章、精组字呈合流趋势,浊音清化;韵母方面,各摄中洪音基本合流,除假摄二等主元音读e外,其余的主元音读-a-;细音字大部分合流,主元音读-i-,但少数四等韵的字读-e-.声调方面,中古汉语借词与布依语一样还保持四声八调的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