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周作人出于对《沈园》二绝句和散文随笔的喜爱,结合时代语境,巧妙传达了自己的好恶和倾向———弃置了先前凭吊式的历史感发,不再过分专注对真性情的感动与对"幽怨之情"的强调;对陆游"国防诗人"的头衔不以为然,实则对"国防文学"进行回应,间接声援鲁迅,展露其一贯的批判立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四方面论述了王昌龄诗歌的艺术特色:(一)境界雄浑开阔,情调激越悲凉,气势不凡;(二)善用七绝表现刹那间的心理感触;(三)善用层层深入手法,反复渲染环境气氛,为突出主题服务;(四)语言洗炼,形象生动。  相似文献   
3.
曹操占领邺城后,众多文人悉聚,文学精华荟萃。他们游园宴饮,吟诗作赋,切磋唱和,创造了文学史上一个创作高峰。由于环境的改变,地位的升迁,文人们的心态发生很大的变化:他们对主人曹操持感激、赞美态度;慨叹生命易逝,希望及早建功立业;环境的安定富足,使文人们优游闲适;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又使他们心怀幽怨。  相似文献   
4.
李商隐笔下的"蝉"与以往诗人所吟咏的"蝉"有很明显的区别,他没有着意抒写"蝉"的清高不食,而是重在阐发"蝉"所蕴含的幽怨惆怅的涵义。李商隐诗歌中的"蝉"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内涵,主要源于他幽愁敏感的悲剧性格和晚唐颓丧的时代风气。  相似文献   
5.
杜燕 《文教资料》2007,(28):8-11
《闺怨》、《江南曲》当推唐代闺怨诗之力作,两诗以深切的情思、细腻的笔触,委婉曲折地表达了缠绵的相思之情和深沉的怨叹。两诗主题相似,而表现手法、风格特色则又殊异,从而使幽怨这一情感表达更加多姿多彩,更为深刻有力。  相似文献   
6.
这首幽怨凄楚、含蓄典雅的名曲《妆台秋思》不管从内容还是音乐上来说,都是我国音乐文化中的精华。昭君薄命如花,却是两千年暗香如故。这段凄婉的旋律也将随着昭君这位青史佳人永世长存,它们遗下的风韵会洒入我们血液里,像金子一样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7.
“潇湘”意象群,包括潇湘、湘妃、斑竹、屈原、贾谊、渔父、桃花源等意象,这些词汇都潜藏着一种内涵,抒发着一种情感。结合文学史上的部分诗歌,分析"潇湘"意象群的内涵,对理解中国文学特别是潇湘文学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柳宗元的种植诗真实地展示了作的内心世界,为读读懂柳宗元,走近柳宗元提供了一条便利的通途。它向读诉说着失意的骚怨、伤痛的豁达和落魄的追求。它又一次启示人们:直面逆境,超越自我。  相似文献   
9.
以才子佳人小说为代表的古代爱情传奇构筑了古典爱情独特的东方神韵,然则结合古代的社会生活状况,我们可以发现这些爱情传奇的虚幻和故事背后深深的"幽怨"情结;在这些故事背后负心才子一直是民间批判的对象,而这些才子的变心其实也有深刻社会原因和现实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才子变心和古典爱情的"幽怨"一样是注定的。这种不可解决爱情矛盾在很大程度上深深影响了我国古代爱情传奇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0.
柳宗元的种植诗真实地展示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为读者读懂柳宗元,走近柳宗元提供了一条便利的通途.它向读者诉说着失意者的骚怨、伤痛者的豁达和落魄者的追求.它又一次启示人们直面逆境,超越自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