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科学研究   2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
庄之蝶作为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代表,其颓废主要表现为知识分子的边缘化所导致的自我价值的迷失和官能欲 望的沉迷.然而,庄之蝶的颓废中却又有对中华传统文化深深的眷恋,隐含了希望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创造新的生命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2.
贾平凹《废都》中的庄之蝶,是一个在传统文化、市场经济和政治斗争三种势力围困下突围失败的作家形象;而阎连科《风雅颂》中的杨科,则是一个从京城高校到家乡农村再到诗经古城,不断逃离现实困境,执着追求精神家园而不得的大学教师形象。从庄之蝶到杨科,作者无疑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知识分子的精神标本,借此可以窥探时代精神的一个侧面。小说人物庄之蝶和杨科,不仅仅带有创造他们的作家个人的精神自传的色彩,更是中国当代社会转型时期一代知识分子共同命运的写照。  相似文献   
3.
《废都》中庄之蝶这个原本风光无限的西京名人大作家,一步步地走向了毁灭,这种浮沉变迁让人唏嘘不已,他成了人生悲剧的符号。他的悲剧隐喻了这样的文化象征:菲勒斯中心主义的凸显与失落;传统文化的当下尴尬遭遇与突围。  相似文献   
4.
《废都》中主人公庄之蝶的形象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小说记叙了他在20世纪末时代变革中精神和生活的迷惘、挣扎、奋斗,和最终的失败与堕落。他的悲剧性的一生概括了那个时代的一部分文人的生活和精神状态,造成其悲剧命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将着重从庄之蝶病态精神产生的社会、个人原因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5.
《废都》这部小说以西京城为社会背景,主要描写主人公庄之蝶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社会变革中精神和生活的迷惘、堕落与挣扎,展现了庄之蝶与他身边的女性寻欢作乐、肉欲满足的生活。本文主要通过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揭示出庄之蝶最终走向悲剧的结局。  相似文献   
6.
长篇小说《废都》在发表时曾激起巨澜,其中非难多,肯定性评论少。无论非难还是肯定性评论,大抵上都轻视对作品整体的细密考察,犯有断章取义、过度阐释的错误。因此,有对之进行重新解读的必要。《废都》中有相互区分又相互关联的四个故事(官司、事业、性、写作),它们都是关于堕落和破灭的故事。现代化(贱民资本主义化)这一现实变化只允许顺应,不允许逃脱,而顺应则招致堕落的后果。《废都》所描写的正是这种堕落和破灭,以及伴随而来的自我意识上的苦痛。《废都》的性描写虽然是作为克服痛苦的契机出现的,但这里也有堕落的层面,所以,性的故事最终也归结为堕落和破灭。《废都》的结构原理正是这种自我意识的韵律节奏。本文试图立足于个人的分析、阐释,对既往的主要论点进行再检讨,对《废都》进行文学上的再评价。  相似文献   
7.
《围城》中的方鸿渐和《废都》中的庄之蝶,分别生活在上世纪30、40年代和80、90年代,二人在性格弱点、自我迷失、精神苦闷等方面存在惊人的相似,反映出不同时代知识分子难逃的相同宿命。同时,这种宿命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周文超  王玮 《科教文汇》2009,(6):231-231
《废都》中主人公庄之蝶的形象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小说记叙了他在20世纪末时代变革中精神和生活的迷惘、挣扎、奋斗,和最终的失败与堕落。他的悲剧性的一生概括了那个时代的一部分文人的生活和精神状态,造成其悲剧命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将着重从庄之蝶病态精神产生的社会、个人原因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9.
排除对《废都》冷与热的舆论影响,联系贾平凹关于小说创作的主张,从作品实际出发,客观地冷静地分析。认为《废都》有得也有失:作品容量较大,包容了各层次人物广泛的主张,美丑融于一炉;具体描述了作家庄之蝶由大名人到殒落的过程,但含有虚无主义的宿命观;观察生活的视角变换较大,然而是互不相干的大杂烩;对女性形象的刻画表现出逆转历史的陈腐观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