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藏》2012,(01X):36-37
【正】2011年,艺术市场信心指数(AMCI)达到了历史新高,也在短时间内下降到负值,这个指数很好地反映了一年内艺术市场参与者的忧虑和期待。2008年初,Art price发布了全新的艺术市场信心指数(AMCI),旨在提供实时的艺术市场走势。2008年,AMCI表露了艺术市场和艺术市场参与者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时的反应。2...  相似文献   
2.
人文·文化1.《一问一世界》,杨澜、朱冰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4月2.《突然十年便过去:像永远在转圈圈的笔划》,周耀辉著,法律出版社,2011年5月3.《三个折不断的女人》,  相似文献   
3.
    
正芬芳词语图书书籍书房书迷书虫书卷气掉书袋书香门第琴棋书画博览群书焚书坑儒书声琅琅知书达理秉笔直书飞鸽传书鱼书雁帛手不释卷废寝忘食满腹经纶无巧不成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英国]弗兰西斯·培根《论读书》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吴晗《谈读书》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  相似文献   
4.
弗兰西斯·培根曾经说过,除了宇宙之外,最神秘的就是孩子的大脑。如何更好地开发孩子的综合能力,一直是各国教育家不断研究与实践的课题。各国文化不同,幼儿教育又因地制宜,应该或多或少地对我们有所启发。那么,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外国形式多样的幼儿教育吧!德国:幼儿园混龄编班与玩具继承德国的幼儿园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混龄编班,即将不同年龄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德国称之为小组)中游戏、生活和学习。德国混龄班的年龄跨度非常大,他们最早研究的是3~6岁儿  相似文献   
5.
<正>"知识就是力量(Knowledge is power)",是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的名言。这貌似一个肯定判断,我更愿意理解为,它是一个形象比喻。因为,就实质而言,知识本身并不就是力量,甚至,有知识,也不一定就有"能量"(power)——任何一本百科全书,都"装载"着很多知识,但百科全书本身,是没有任何力量或"能量"的。我们都知道"知识改变命运",但这种改变,是往好  相似文献   
6.
一大早,雨后初晴,乡间的小路依然泥泞。81岁的贺思群老人颤巍巍地,一步一步在湿滑的乡间小路上艰难地蹒跚而行——清明节快到了,他要去祭奠村头的11个亲人的坟墓。  相似文献   
7.
大师的B面     
弗兰西斯·培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人物,他不但在文学、哲学上多有建树,在自然科学领域里,也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就是这样一位大师,在人格上却向来被人唾骂。培根从小就抱负不凡,一心要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来。为了能出人头地,他费尽心机,后来投靠了他姨父的政敌,女王的宠臣艾塞克斯勋爵,出任其私人顾问。  相似文献   
8.
【走近作家】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十七世纪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和作家,"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是他的经典名言。他不但在文学、哲学上有很多建树,在自然科学领域也取得了一些重大的成就。培根是一位经历了诸多磨难的贵族子弟,其坎坷的生活经历造就了他丰富的阅历,使他的思想变得较为成熟,言论也很深邃,富含哲理,马克思称之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此外,他在逻辑学、美学、教育学等方面也有很多建树。其主要作品有《培根随笔集》《学术的进展》《新工具论》《论说随笔文集》《亨利七世史》《新大西岛》等。  相似文献   
9.
培根的代表作《论说随笔文集》围绕人和人性进行论述.分析了人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的:人的行为是如何由其自身第一性(即天性)、环境、习惯、教育所决定的:人是通过“教条和言语”即通过不断的“以习惯和习俗为表现的实践”而达到自身的完善。其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培根渊博的学识和哲人的睿智。  相似文献   
10.
刘夙 《科学与生活》2009,(8):114-114
<正>人群中有大约10%到35%的人,从比较黑的地方走到阳光里都会打喷嚏。这种喷嚏是光引发的,所以叫"光喷嚏反射"。亚里士多德曾经在他的著作里描述了这个有趣的现象,他推测可能是阳光的热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