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教育   33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香英 《科学启蒙》2011,(Z2):78-79
有时候,我们的耳朵会嗡嗡响,怎么回事呀,难道里面藏了只小蜜蜂?当然不是,短暂的嗡嗡响,其实是正常的身体反应啦,不要过分紧张哦!偶尔呢,耳朵在没有外界声音的刺激下,也会产生蝉鸣声、嗡嗡声  相似文献   
2.
每次去市场买菜我都很头疼,不知道该买点什么菜.放眼看去,无非就是鸡鸭鹅猪鱼等,家里人都吃腻了.然后有一天,当我像变戏法似的把一盘凉拌猪皮端上餐桌时,老伴和孩子们都瞪大了眼睛,瞬间就风卷残云地吃了个精光.吃饱后,老伴问我怎么想起做这道菜,我得意地说:“就是想给你们换换口味啊,你们要是觉得好吃,以后我就经常做给你们吃.”  相似文献   
3.
黎旻  叶锋  李文祥 《兰台世界》2015,(9):132-133
"医圣"张仲景在我国古代中医学发展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他自幼立志行医,拜在名医门下刻苦钻研医术。他以丰富的行医经验写就了中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留给了后世宝贵的医学思想财富。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店为何称“堂”呢?这还得从医圣张仲景说起. 张仲景,东汉南阳郡涅阳(今南阳)人,约生于公元2世纪.张仲景博学多才,曾从同郡张伯祖学医,尽得其详,成为当时的良医.但张仲景生在汉末纷乱之世,社会道德沦丧,疾病流行,给人民带来了莫大的灾难.  相似文献   
5.
正一部《大长今》使韩国女医走进了国人的视线,其实,在我国历史上也早有女医的记载。在中医史上,称"神"称"圣"者不少,诸如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男人们是绝对的主角。相对而言,女医则暗淡了不少。我们搜罗古籍列出几位,诸如义姁、淳于衍、谈允贤、曾懿等,其声望与影响也远逊于前者。究其原因,还是传统文化钳制的结果:在男人为尊的中国古代,难有女子一展才智的机会。即便如此,在极为有限的史料中,我们还是能够梳理出中国古代女医的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6.
祖国的医学宝典《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研究杂病的专书,为后汉医圣张仲景所著,对书中补脾法作一浅要探讨.  相似文献   
7.
饺子是中国人民喜爱的传统食品,让人百吃不厌。饺子原名“娇耳”.据传是中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  相似文献   
8.
饺子的来历     
《甘肃教育》2008,(23):33-33
饺子是中国人民喜爱的传统食品。它的制法是先髑面粉做成薄而软的饺子皮,再将鲜肉、鸯菜等切碎,拌以佐料为馅,包成后下锅煮至饺子浮上水面即可食丽毒其特点是皮薄馅嫩,味道鲜美。形状独特,百食纂厌。饺子原名“娇耳”,据说是中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  相似文献   
9.
《小读者》2012,(12):39-39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各大超市商场的饺子卖得都很"俏"。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为什么冬至这天要吃饺子呢?据说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张仲景是南阳穰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  相似文献   
10.
在北宋仁宗以前,几乎每位名医都在自己的床底藏一本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只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拿出来偷偷翻一翻,连自己的妻子、孩子也不告诉,在人前更是绝口不提。直到临终的时候,名医们才把孩子叫到床前,拿出《伤寒杂病论》,悄悄地说:“这就是你爹行医多年的‘秘密武器’,你要偷偷地看,千万别让你以外的人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