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0篇
教育   59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2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晓光 《文教资料》2007,(30):28-29
《失乐园》是十七世纪英国作家弥尔顿的代表作。在这部史诗作品中,弥尔顿开门见山地宣称要"阐明上帝对人之道",然而,他随后却塑造了一个英勇的反叛者撒旦形象。而随着人类始祖亚当、夏娃的出场,读者逐渐明白:史诗的真正英雄是人类。本文试图通过对作品《失乐园》的分析,揭示出弥尔顿身上的多重矛盾性,即革命性、清教主义和人文主义。  相似文献   
2.
人类由于同时受本能和社会性的驱使,必然陷入人生、人性和社会性的悖论困境,并一生处于与自然、自我和社会抗争的关系中,由此构成了人类的悲剧意识。悲剧精神和人生悖论情结理论将为探讨弥尔顿悲剧一生的根源及其体现出的崇高提供绝佳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4.
弥尔顿清教主义的自由意识一直影响并贯穿于他的政治、宗教原则和文学作品之中。他以自由预言者纯洁高尚的人格,感染、鼓舞着人们投入到轰轰烈烈的追寻自由、美德的斗争中。  相似文献   
5.
弥尔顿是自由主义思想史上的核心人物之一,其<论出版自由>被认为是英国表达自由传统的开山之作.但更深入的研究显示,后人对弥尔顿的评价及其表达自南观常常存有诸多误读.本文从奠定弥尔顿表达自由观的理念基础切入,通过将<论出版自由>和<建立一个自由共和国的捷径>置于历史语境中深入解读,尝试对弥尔顿的表达自由观进行修正性的重释.  相似文献   
6.
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这两个概念无沧是历史渊源、主体以至内涵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尝试从这几个方面对这两个概念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自由主义新闻思潮发展史的层面 ,对弥尔顿出版自由思想的局限进行了简要剖析 ,并从思想渊源和现实层面对其原因进行了解释。弥尔顿的出版自由思想存在建制缺失、先验主义和非民主特征等局限 ,这些局限极大地削弱了其在自由主义新闻思潮发展史中的价值 ,在内涵与 1 8世纪和 1 9世纪的自由主义新闻思潮存在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8.
<力士参孙>是一部由弥尔顿创作的反映英国清教革命后社会状态的诗剧.本文从参孙和弥尔顿、参孙和清教革命者、参孙精神的复生和清教革命这三对关系出发,着重研究该剧作者的写作目的.最后得出结论:<力士参孙>是一幅弥尔顿的自画像、一本英国清教革命的宣言书.  相似文献   
9.
约翰·弥尔顿的《失乐园》被视为英国诗歌史上的最宏伟的史诗性作品。新古典主义批评的主要代表人物对这部作品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从而开创了《失乐园》的评论历程。德莱顿,着眼于《失乐园》与古希腊罗马史诗相比较,认为弥尔顿兼有荷马和维吉尔两人的优点;艾迪生就《失乐园》中的人物刻画、史诗的主题性质、诗人丰富的想象力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他也指出了史诗中的不足;新古典主义批评的集大成者约翰逊全面肯定了史诗的道德意义及崇高的风格,但他认为弥尔顿的词汇乖癖、笨拙。这个时期的《失乐园》评论都是以新古典主义理论为根据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17世纪英国大诗人约翰·弥尔顿晚年三大诗作<失乐园>、<复乐园>和<力士参孙>入手,探讨其在人物形象创作方面的自主性活动.弥尔顿在晚年作品中先后塑造了三位悲剧英雄形象:撒旦、耶稣和参孙.这主要是生活在王政复辟时期的诗人有意无意中抒发内心的苦闷、对自由的渴望以及对资产阶级革命坚定信念的自然情感流露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