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45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8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68篇
  2011年   233篇
  2010年   228篇
  2009年   214篇
  2008年   283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杨虹 《学语文》2002,(2):22-22
《早发白帝城》是一首经典抒情诗,通篇洋溢着欢快的情绪。诗的第三句“两岸猿声啼不住”特别值得回味。这一句章法上的价值,前人早有评点。如沈德潜:“入‘猿声’一句,文势不伤于直”(《唐诗别裁》)。刘永济:“‘两岸猿声’一句,虽小小景物,插写其中,大足为末句生色”(《唐人绝句精华》)。  相似文献   
2.
语言的分化往往是从移民开始的。不同类型的文化从相互隔离到进入渗透和交融状态.继而向人们选择的认为具有政治地位的语言.或者经济地位的语言靠拢,有时还会在特定场合选择能够表达某种思想感情的语言.这样就产生了语言的演变。新疆在三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之间几次大的移民潮带来了全国各地的方言。各种方言相互影响,天津话作为当地的一种主流方言.自然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3.
万森  杨超 《语文知识》2005,(12):23-23
一、物的人化 即把物当作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态和思想感情,构成“拟人”格。例如: ①苗条的火焰摇摆伸缩,屋子里东西的影子跟着活了。 ②明天早上,辛楣和李梅亭吃几颗疲乏的花生米,灌半壶冷淡的茶,同出门找本地教育机关去了。 例①用“苗条”把“火焰”人格化,读者  相似文献   
4.
5.
6.
王苏平 《学语文》2002,(2):12-12
作为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主要通过戏剧动作、冲突来表现主题。全剧的戏剧动作主要有七个:一是戏剧开场(序曲)。动作:械斗。两个世仇之家蒙太古家和凯普莱特家“三次为了口头上的一句空言,引起了市民的械斗”。这时的剧情充满了仇恨的调子。二是开端。场景是朱丽叶家的舞会。动作:一见钟情。罗密欧化妆前来一睹芳容,场面非常的喧闹,这通常是喜剧的开端。三是发展。这一段是另一种风  相似文献   
7.
语文具有工具性,但语文这个工具在用来交流思想感情时是负载文化知识的,这是语文区别于其它工具的本质特点,这也就决定了语文的基本教学目的是在培养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时,必须进行人文教育和审美教育。兴趣是孩子在不预期奖赏的情况下愿意从事某种活动或追求某个目标的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引起学习动机、推动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8.
古时交通不便,亲友远别,难免伤情。江淹《别赋》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折柳送别亲友是古时的习俗。汉乐府中就有《折杨柳》篇。折柳送别,唐代  相似文献   
9.
学是以语言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学欣赏就是通过作品的学语言把握艺术形象,具体地认识形象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面貌和本质,体会其中所蕴含的作的思想感情,从而感到欢快愉悦。学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形象性,因此,学欣赏始终不能离开形象。正是这个原因,读在阅读学作品时的感受和认识,就显然和阅读科学论时不一样。阅读论是被它的确凿的论据和充分的论证所折服,而阅读学作品,则是被作品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所吸引,所感染。  相似文献   
10.
在现实生活中,静物油画常常以生活里使用的器物、花卉植物和动物作为描写对象而进行的绘画,不同时期的静物油画体现着不同时代的形式和风格,体现着不同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意识。静物油画的人文情怀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