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0篇
  免费   1篇
教育   416篇
科学研究   12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5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辨别错别字是历年语文高考的必考题,但是,由于出题人一不小心,自以为是,就容易出现谬误。例如,一份“北京——黄冈高考最后冲刺预测试卷”,就把“流连忘返”中的“连” 当  相似文献   
2.
胡同     
京中胡同的名称,与词牌名一样,在寥寥的两三字里面,充满了色彩与暗示,好像龙头井、骑河楼等等名字,它们的美是毫不差似《夜行船》《绣衾》等等词牌名的。胡同是衚衕的省写。据文字学者说,是与上海的弄一同源自巷字。元人李好古作的《张生煮海》一曲之内,曾经提到羊市角头砖塔儿衚衕,这两个字入文,恐怕要算此曲最早了。各胡同中,最为国人所知的,要算八大胡同;  相似文献   
3.
《倾城之》中,张爱玲借助“男女间小事情”视角,透视了一个苍凉的大社会,特别是写出沪港大都会中已呈颓势的陈旧生活、道德观念与日渐浓重的资本化碰撞的情况,通过与金钱利害死死纠缠的男女婚姻的描写.揭示出金钱令女性沦为商品、又令她们成为商品的推销的可悲之处。在大团圆的“喜剧”背后,人们所感受到的却是浓浓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4.
潘光旦用精神分析理论的模型对明末冯小青影性心理的分析,超越了传统文学批评"以心见心"的思路,使中国古代社会女性心灵被摧残、扭曲的状况,获得了有深度的个案分析,也为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学的理论建设提供了历史的参照和有益的启示:文学批评的人文意义不可忽视;科学性是古代批评现代转换的关键;西方理论本土化必须以理论范式与阐释对象的对应为前提。  相似文献   
5.
农民过日子首先要拥有土地,农民在土地上折腾,但他们最后却坚守土地,我把农民这心态称为 "土情结".本文试图从分析生命与土地的内在与外在关系方面,融入现代化发展实质,并结合作家纯文学写作的崇高使命意识,来探究中国农民深层"土情结"的缘由,进一步突现中国农民对待土地的原生实态.  相似文献   
6.
中外文学史上关于主仆之这一爱情模式大都以悲剧结局,这种悲剧属于社会悲剧。文章通过对《家》中觉慧与鸣凤、《呼啸山庄》中希刺克利夫与凯瑟琳这两对艺术形象的比较,分析产生他们爱情悲剧的根源及各自不同的爱情表现形态。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中,东方的专制主义压制人的个性发展,而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使人性扭曲,人的道德沦丧。  相似文献   
7.
比较两部小说中男主人公形象——康伟业与罗天。相同点:两者均为传统意义上的负心汉;相异点:前者婚姻不幸,责任感强,为人稳重,感情纯洁;后者道德败坏,无耻自私;前者“负心”具有令人同情理解的客观因素,是人性的复苏;后者是感情骗子,纵欲无度的道德沦丧者。结论:滚滚红尘存在着幸福,但一定要用道德和意志的手去抓取!  相似文献   
8.
地方感理论强调地方固有的特性和人们对这个地方的依附感,能为避免红色档案资源开发的“无地方性”提供学理参考。遵循该理论,文章基于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构建了地与在地之间的转化互动框架,即通过红色文旅体验活动,人们的物质性、体验性与象征性需求得以满足,进而形成地方依赖、地方依与地方认同,并从物质、精神、制度、行为四个层面反哺红色档案资源在地化开发。鉴于此,文章提出构建地方红色资源矩阵、赓续地方红色文化血脉、强化地方相关政策供给、实现地方行动主体协同等红色档案资源在地化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9.
唐代人神小说较前代的差异对男女主体介绍的详尽,情渲染的动人,道士和符咒等大量出现.这些特点是因唐代社会中士人狎妓好美风气、攀婚风气及驱鬼避邪巫术盛行的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