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教育   50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土化构想:建设中国特色现代政治学理论面临诸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构中国现代政治学理论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对自身政治现实的反省与思考、对西方先进理论模式的借鉴与吸取、对自我知识谱系的梳理与检讨等方面的努力。本文认为,建构中国特色的政治学理论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有三:一是当代中国政治学理论承载学术任务的多层次性与复杂性;二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意识形态化的问题;三是政治学理论的本土化问题。  相似文献   
2.
旨在从战国秦汉之际思想与政治的互动及政治文化演进过程的意义上透视、阐释汉代儒学复兴的政治文化意蕴.作者认为,儒学在汉代成为意识形态领域中占主导地位的政治指导思想而得以全面复兴,既是诸子学各种理论取向冲突、竞争以至走向整合的结果,是统治者对政治指导思想所作的历史性实际选择的结果,更是由于它对秦汉间政治发展的变局及其问题作出了一种积极的回应,而且这一回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同和适应,二是反思与挑战,其核心则是"评估权力".  相似文献   
3.
《文化学刊》2010,(5):146-146
张其学、姜海龙在《学术研究》2010年第3期撰文指出:身份主体是文化殖民化与非殖民化争夺的主要领域。如今,身份已日益意识形态化了,以意识形态化的身份认同观看文化身份,就不可避免地把文化人种化,认为一个种族一种文化,种族决定文化,人种间的差别决定精神、能力和习俗等的差别,并把这一差别绝对化,对混血现象加以排斥,反对不同人类群体之间的混合,表现出对玷污的焦虑,害怕失去血统的纯洁性,  相似文献   
4.
儒家思想在众多的中国哲学思想中脱颖而出,得到统治阶级的支持,从而转化为国家意识,是具有必然性的,这种必然性就是儒家思想具有与封建制度中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宗法制的社会结构以及王权专制的政治制度具有内在的契合性。这种契合性使得统治阶级选择了儒家思想,并对其进行了一系列思想改造,象征建构,制度设计,思想渗透从而与现实政权之间建立一种互动的关系。经过统治阶级一系列有意的的意识形态化过程,儒家思想最终成为控制整个社会的运行法则,影响整个社会的强大精神力量,确立其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沫沫 《大中专文苑》2014,(12):25-25
诗人北岛曾经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细节的时代。他在大学里教散文写作,让大家写写童年,发现几乎没有人会写细节,这非常可怕。意识形态化、商业化和娱乐化的时代正在从人们生活中删除细节。一个概念出来,大家纷纷去跟风。话语中也是一样,有些人,说话只会炫耀和抱怨,却听不到任何清新动人的细节,这个情况是越来越明显了。  相似文献   
6.
年前去台湾做新闻交流,采访了"监察院"院长王建煊.他说台湾媒体过度意识形态化,同样一件事,有些媒体说是黑的,有些则说是白的.他海外有些朋友相隔几年后回到台湾,感觉"日子不能过啊".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由于德育是一种知性教育,并被意识形态化,忽视人的生命,缺乏情感交流,故难以走入学生心灵深处,实现德育目标.如何走出德育困境,进行德育创新成为困扰德育工作者的难题.本文力图从生命视角对德育创新的理念、原则与实现条件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从表面上看,鲁迅一直被捧得很高.但实际上,建国以后,鲁迅一直处在被“利用,限制,改造”的地位,面临着不断被意识形态化的命运。文革中.鲁迅更成了毛泽东的“小兵”.鲁迅研究的任务.也变成了用鲁迅来证明某种现成理论的正确性。这就是说。无论是鲁迅,还是鲁迅研究,都在事实上失去了独立性。  相似文献   
9.
西方作品对中国男性形象的建构大致分为两类:"乌托邦化形象"和"意识形态化形象",而这两类刻板形象并不是西方对文本之外的中国男性真实情形的原样复制,而是欲望化的他者、一种幻想、一个虚影。这一方面体现了作者对中国文化的总体认识与主体情感,另一方面,又代表着整个西方对中国文化的集体想象,同时也是作家和本民族的精神关照。直到20世纪,美国少数族裔文学作品的兴盛,才逐渐打破了这一刻板形象,塑造了全新的华裔男性形象。  相似文献   
10.
作为“红色经典”的《青春之歌》是一部在主流意识形态下被不断规范和改写的小说。这是这样的规范和改写使作品的内涵更加复杂。从作品中人物的求爱语言中探索作品人物的意识形态化,从而看到被规训下的不同人物共同的欲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