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4篇
  免费   1篇
教育   426篇
科学研究   14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8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两位意识流大师乔伊斯和沃尔夫在生活道路与创作生涯上出现的类同,有其历史必然性及文学必然性,而其差异对后代文学有着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巴赫金的<审美活动中的作者与主人公>和<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两书存在着矛盾之处:前者重视"整体性",而后者则推崇趋向于分裂的复调小说特征.笔者认为巴赫金的这个矛盾之处标志着他从传统审美观念向现代审美观念的转向,而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虽然具备某种复调小说的特征,但是比较起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它更具备现代性的艺术特征,这种特征即为整体性的趋于弱化.  相似文献   
3.
凯瑟琳·安·波特一生,经历了十九世纪末期和二十世纪大部分的风风雨雨。其创作反映了这段历史时期的的政治、哲学和社会的变迁,从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冲突甚于协调的世纪和作家。  相似文献   
4.
伍尔夫在她的小说理论中指出,未来的小说会向戏剧性方向发展,但整体上应该具有诗歌的特征,是以诗化为核心的。她的小说理论开启了一代新的小说形式。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与现代交织的20世纪前期欧洲文坛上,茨威格是个既非离经叛道又不循规蹈矩的稳健人物.其创作深深根植于西方文化的沃土和现实生活,但又独树一帜,即着重通过人精神世界的激荡去探究人生.罗曼·罗兰称之为"灵魂的猎手".换句话说,他开创了一种心理现实主义的艺术.的确,在欧洲作家中,还没有哪一个像他那样在心理分析及其表现手法上达到高度完美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伍尔夫的《到灯塔去》富含各类象征意象。其中,灯塔是最重要的象征意义复合体,是拉姆齐夫妇的形象代表,象征着理智与情感、现实与理想的统一。同时,伍尔夫也借这一“客观对应物”表达了她对世界存在本质的看法。战后的灯塔之行反映了伍尔夫在困顿中的良好愿望,这既是对世界本体的确认,也是对人物自我求证的肯定。  相似文献   
7.
陈映真的艺术特质在根本上是在中国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对西方文学精神和技巧的融汇。这种艺术特质导引着作家创作时选择中西合壁的艺术技巧;把现实主义深沉的笔触与西方现代派的现象,暗示,意识流,心理分析等灵动多变的艺术技巧相融合。  相似文献   
8.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意识流技巧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 2 0世纪的英国作家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创作中的现代主义特色是极为鲜明的 ,如情节淡化、象征技巧的运用等。本文着重分析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的意识流技巧的娴熟运用。  相似文献   
9.
《游园惊梦》运用内心独白,感官印象,观点转换等意识流手法,对没落的贵族遗孀钱夫人的内心作了细致的刻画,既传达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又表达了人生如梦的传统文学主题。  相似文献   
10.
《墙上的斑点》教学课例显示,该课教学落点不一,教学现状纷繁复杂。作为典型的意识流小说,它颠覆了学生对小说固有的理解,挑战传统的阅读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比较分析,求同存异,学会欣赏意识流小说作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此文真正的教学价值也正在于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