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1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羅志田 《中国文化》2006,(1):175-186
據說近年有所謂“陳寅恪熱”,致引起好些人不滿意,已出現一些試圖“降溫”的反思文字。其實近百年來,學術和學人何曾真正“熱”過。如今是市場時代,歷史電視劇中的帝王將相下論正面負面,每日都在思考“銀子”問題,真可謂傳統的再  相似文献   
2.
就美学的观念,重点论及了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电影艺术和以逻辑思维为主的影评间的辩证关系。并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探讨了电影观众的审美意向和美感享受的现实状况,从中论证电影评论对电影艺术和电影观众 在美学意义上的双重益助。  相似文献   
3.
颜冬 《兰台世界》2016,(1):139-141
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园林之母,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而苏州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元末明初具有特殊的时代风水,成为园林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因为元代废除科举,这就导致很多文人寄情山水园林。这就形成元末特殊的政治环境,导致苏州园林在繁荣中被破坏,在曲折中求发展,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征和审美意趣。对于元末明初苏州园林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也为促进我国古典园林艺术学的深入研究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4.
数学趣味化教学方法能够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数学趣味化教学法的实施应以俗求易、以奇激趣、以巧引思、以美激情、以乐克苦  相似文献   
5.
在沈、汤论争中,沈碌力倡“音律说”、“本色论”,这对扭转明中期以来的不良创作风气起了一定的作用。同时也表现出明后期戏曲创作对音乐美、形式美追求的时代特色。但沈臻的理论忽视了作品的思想内容,客观上对明后期吴江派的戏曲创作及作品品评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汤显祖提出“文以意趣神色为主”,强调了作品的“曲意”、“意趣”,重视作品的思想内容,重视作品的机趣、神似、真色等问题,对明后期临川派作家的创作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学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可以通过虚构来艺术地反映社会生活;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必须客观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然而,两者在反映内容的形式上有着很大的相通之处,文学手法很大程度上对新闻写作具有意想不到的加成效果。在新闻写作尤其是新闻通讯中,恰当地运用文学创作手法不仅能增强审美意趣,而且更能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在给人愉悦的审美感受之余,也启迪人们对人性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7.
有人“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锤炼打造的是语言精华;有人“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垂手而得的亦是妙作佳篇。无论“锤炼”或“天成”的都是在生活阅历的厚积下、审美意趣的触发下、时代思潮的冲击下自主创作而成的。而如今要在短短的初中三年中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教师该怎样指导?  相似文献   
8.
把情怀做旧     
付秀宏 《师道》2015,(3):60
旧是一种情怀。有位画家朋友,善于把藏在心底的怀旧情绪倾注出来,付诸于画面,画作连获大奖。有人问他:为什么总是倾向怀旧和古典的审美意趣?他回答说:把情怀做旧,才耐人寻味。木匠老丁做家具,喜欢呈现木纹甚至疤痕,不少人捧场。他解释  相似文献   
9.
作为当前底层文学的一位知名作家,刘庆邦对唯美浪漫的诗意言说似乎并不擅长,那种凌空高蹈的审美意趣和机巧灵动的叙述风格,不仅与他本人的性格禀赋相去甚远,也与底层叙事粘滞擘重的艺术特征南辕北辙。  相似文献   
10.
柏惠娟 《小学生》2013,(5):45-45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而识字、写字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具体教学中大力实施美育教育,就能够让小学生在识字、写字中感到乐趣,字写得美观了,小学生相应的习惯、性格、审美意趣,也都会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字画同源,汉字有很强的形象特点,体现了严整、均衡的美学特点,其字形、结构和笔画都具有很强的审美意味。汉字的书法在书写的过程中有极强的个人特点,写到妙处就有了意境、风骨等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