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师范生亲社会行为的状况及其与感戴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丛文君等人修订的由Gustavo Carlo编制的《亲社会倾向测量问卷》和孙文刚等人修订的由Watkins等人编制的《大学生感戴量表(GRAT)》对800名师范生进行测查。结果:①师范生的亲社会行为略高于平均水平(3.33±0.44);男生的公开亲社会行为高于女生(t=2.27,p〈0.05);来自城镇的师范生的公开亲社会行为高于农村(t=2.25,p〈0.05),匿名亲社会行为低于农村(t=-2.26,p〈0.05);独生子女的依从亲社会行为高于非独生子女(t=3.59,p〈0.001),匿名亲社会行为低于非独生子女(t=-2.26,p〈0.05);艺术生的公开性亲社会行为高于文科生、理科生(F=16.29,p〈0.001),依从性亲社会行为也高于文科生、理科生(F=17.16,p〈0.001);理科生的情绪性亲社会行为低于文科生、艺术生(F=7.85,p〈0.001)。②师范生感戴及其三个子维度与亲社会行为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③回归分析表明,感戴对亲社会行为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R2=0.104,p〈0.01)。结论:师范生的感戴水平影响其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2.
感戴研究是正在发展着的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域的一部分,它主要研究人类的优点和美德.两个世纪以来,理论家们已经对感戴的心理本质进行了理论探讨,认为感戴是一种情绪、一种品质、一种美德.近期研究表明感戴具有三种道德功能:道德晴雨表功能、道德动机功能、道德强化物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在听障高中生感戴与主观幸福感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为听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感戴问卷及主观幸福感量表对318名在校听障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相关分析发现,感戴与社会支持、积极情感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存在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存在显著负相关;路径分析表明,社会支持在感戴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多组结构方程分析发现,男生中感戴对社会支持的预测作用显著大于女生.结论:社会支持是听障感戴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中介变量.这些结果对于听障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运用大学生感戴自评量表对大学生的感戴状况进行调查,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学生表现出正向感戴品质,大学生感戴深度状况好于大学生感戴广度状况,大学生感戴广度状况又好于大学生感戴密度状况,而且差别显著.根据感戴理论,大学生感恩教育应该知、情、行统一培养,培养大学生的感恩认知能力,克服大学生的自我中心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感戴问卷》和《心理幸福感问卷》对274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研究大学生感戴状况及感戴与心理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感戴水平在年级、专业、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结构等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学生感戴与心理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系,并存在线性关系.因此,感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心理幸福感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中年人感戴状况及人口学变量对中年人感戴的影响作用,本研究用GRAT量表对890名中年人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中年人感戴倾向总体水平居于中等偏上水平,三个维度的得分是:对社会的感激>对自然事物的感激>剥夺感的缺失;人口学变量(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子女状况、教育水平)直接影响中年人的感戴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对初中生社会支持、感戴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本文分别具体阐述了初中生社会支持、感戴与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定义和相关研究,并概括了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和目前研究的状况.  相似文献   
8.
近年,大学生感恩意识匮乏的事件频繁发生,虽然许多教育工作者逐渐重视感恩教育,并对其开展了一些研究,但是整体实效性仍不够理想,学者们对感恩意识的影响因素的探讨还不够深入。调查发现,父母职业是影响大学生感恩意识的重要因素,年级、性别、生源、家庭收入、父母文化、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等因素对感恩问卷得分影响不太显著。  相似文献   
9.
陈郑 《科教文汇》2013,(6):175-176
目的:研究大学生感戴与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及三者的关系。方法:采用董霞修订的大学生感戴问卷,段建华修订的总体幸福感量表以及Kessler10中文版量表,对武汉市38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53份。结果:(1)大学生的感戴水平存在性别差异(F=3.483,p<0.05),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专业类型差异(F=5.793,p<0.05);(2)大学生感戴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正相关,与心理健康存在负相关,三者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分层回归分析表明大学生感戴和心理健康可以解释主观幸福感43.3%的变异。结论:女大学生感戴水平高于男大学生,文科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理工科大学生;大学生的感戴状况和心理健康水平可以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感戴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越强。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自尊、领悟社会支持、感戴和高职院校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关系,采用自尊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感戴量表及生命意义感量表对河南省某区的592名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自尊和生命意义感之间呈显著正相关;(2)领悟社会支持和感戴在自尊与生命意义感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结论:自尊既可以直接影响高职生的生命意义感,也可以通过领悟社会支持和感戴间接影响高职生的生命意义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