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教育   32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蝇王》之象征体系探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戈尔丁的《蝇王》用象征手法构思全文且营构了一整套象征体系。文章通过象征体系隐喻性地揭示了人的境况,表现了作者对人的关怀和对人类本质的怀疑与思索。作者从题材背景、人物形象及实物意象三个方面的象征意蕴入手,剖析了戈尔丁作品的象征体系。  相似文献   
2.
杨泽 《世界文化》2007,(7):41-43
在二战后涌现的一批英国著名作家中,威廉·戈尔丁可以说是非常独特的一位,他的揭示人性之恶的名著《蝇王》在西方可谓家喻户晓。除此之外,他的其他作品,如《继承人》、《品彻·马丁》、《教学塔尖》等也都在英国甚至世界文坛得到普遍赞扬。但奇怪的是,他的长篇小说《金字塔》却无人关注。1993年9月,在法国圣埃提尼大学举行的第一届国际威廉·戈尔丁研讨会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成廉.戈尔丁代表作小说《蝇王》自出版就受到广泛阅读和广受争议。小说背景处于未来的一场核战争,记录了荒岛上男孩的生存。就此小说,除了关于"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恶"的辩论,批评家们还从多个角度对其主题意义以及叙事结构进行剖析。但同时这部小说也体现了戈尔丁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通过这部小说作者谴责了西方世界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而小说中女性的缺席,却正是他从另一个角度来抨击当时社会上蔓延的"父权制",并进一步为读者展现了女性与自然之间紧密的联系。毫无疑问,这是一部充满了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的重要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4.
林高明 《福建教育》2011,(10):58-59
一谈起孩子的形象.人们涌上心头的大多是“璞玉未凿”“天真无邪”“童真童趣”等美好的字眼。许多哲人都把孩童世界与孩童人生当做人生的最高境界,诸如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的“复归于璞,复归于婴儿”。当人们对成人世界的钩心斗角、尔虞我诈的黑暗与卑劣失望透顶之后,几乎是不约而同地回到人之初的幻想与憧憬中。特别是作为一名教育者,我几乎是将“人之初,性本善”的观点植入内心深处。似乎是不可移易。  相似文献   
5.
唐书哲 《新高考》2014,(4):28-32
【导读】《蝇王》(LordoftheFlies)是英国小说家威廉·戈尔丁(WilliamGolding,1911-1993)探讨人性“恶”问题的代表作。小说讲述了一个骇人听闻的故事:在未来的一场核战争中,一架飞机带着一群男孩从英国本土向南方疏散。途中飞机被击落,孩子们来到了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他们决定在等待救援的同时在岛上建立一个文明理性的社会,并选举拉尔夫(Ralph)为首领,让杰克(Jack)负责打猎、照看火堆。  相似文献   
6.
7.
以揭示“人类的堕落与原罪”为主题的戈尔丁的小说《蝇王》,其间的男孩儿西蒙是一位具有“基督——替罪羊”原型的人物形象,正是由于对西蒙形象的塑造,才使得被邪恶笼罩,象征着人类社会的“荒岛”呈现出一丝希望之光。本文通过对西蒙人物原型解读,更深入地探究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及作品的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8.
威廉?戈尔丁获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荒诞是一个审美概念,荒诞这一概念式的个体体验在戈尔丁这里就集中地表现为对悖谬传统价值观的“人内心的黑暗”的关注及对笼罩了阴影的世界所怀有的种种恐惧,戈尔丁笔下描写荒诞的作品是在本体意义的高度上被作为主体存在的表征.  相似文献   
9.
声音     
《语文学习》2010,(1):67-67
电脑阅卷“不留情面”。 ——英国“高考”计划采用电脑批改考试作文.不过他们发现,按照电脑打分.丘吉尔的演说被判“低于平均水平”.海明威的小说被判“不认真、少细节”.威廉.戈尔丁的作品被判“缺乏连贯性”……电脑不理解意志和情感。这使得考试委员会不得不重新考虑使用电脑软件批改作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戈尔丁的《蝇王》为考察对象,将作品中的人物分为两类讨论,即:"人类文明派"和"自然人性派",来阐释作品的主题:人性的"善"与"恶"是具有境遇性的,以及戈尔丁的悲观的人性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