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教育   34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季陶是著名的国民党理论家 ,他任考试院院长达 2 0年之久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 ,是在他的领导下建立的。戴季陶对文官考试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理论。本文对戴季陶的文官考试思想进行了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2.
戴季陶认为报刊的作用在于传递信息、启发民智;新闻要有一定的倾向性、真实性、趣味性;报纸的功能在于监督政府、为民谋利;言论自由是一种"天赋人权"。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5,(2)
戴季陶是民国初年著名的新闻活动家,其新闻活动以1913年为界可以分为"天仇时期"和"后天仇时期"。戴季陶的报刊编辑活动以民主革命为基本立场,以国际视野关照中国现状,对普通民众甚是关注,其文章以针砭时弊的政论、时评为主,后期的报刊活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5.
戴季陶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纵观以往的研究,我们注意到,学者们往往对其武力救国、教育改革、妇女解放观、政治思想(如戴季陶主义)等方面比较重视,而对其早期的“实业救国”思想则长期忽视。基于此.本文拟通过对戴季陶早期深感国家处于内忧外患而提出的实业救国理论进行全面分析,并力图进行客观而恰当地评价。戴季陶的早期实业救国思想虽然只是一个爱国青年对于危难国事的强烈感受,但毕竞顺应了经济发展的历史潮流。  相似文献   
6.
戴季陶在对日本神权思想、日本国民性格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判断“日本侵略中国之必然”;面对日本的侵略,戴季陶从日本的军事实力、当时的国际关系等角度进行了深刻剖析,得出日本必败的结论,进而提出具体的应付之策,即中国自强论。他的中国自强论的背后蕴含了“以信仰动力论为理论指导、以自我保存论为前提、以经济发展论为根本路径”的深层认知框架,从应对中日关系及主义信仰等角度来看,戴季陶的中国自强论及相关思想具有一定的现代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梁茂芝 《湖北档案》2009,(10):45-46
1916年1月22日。以讨袁为主旨的《民国日报》在上海创刊。该报是中华革命党在国内的主要言论阵地,创始人是中华革命党总务部长陈其美,主编为叶楚伧、邵力子,主要撰稿人有戴季陶、沈玄庐等。1920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建立总统府,此时上海是全国舆论中心,《民国日报》成为国民党在上海惟一的宣传机关报。《民国日报》创刊始,  相似文献   
8.
戴季陶是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上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其政治思想的选择与变化是其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反映.本文以五四运动后戴季陶的政治思想为研究对象.重新审视戴季陶这一时期政治思想的变化,从中分析和感受激变时代中国政治思想曲折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9.
邓演达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斗争,笃信三民主义,积极拥护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邓演达极力主张讨伐蒋介石,并毅然辞去国民政府中的一切职务。邓演达对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的观点在许多方面与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观点基本上是一致的。1931年,邓演达在上海遭逮捕,因拒绝国民党的利诱和劝降,在南京被杀害。  相似文献   
10.
五四时期戴季陶从一个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的立场出发,不仅从舆论上给五四运动以声援,而且从政治、经济和精神三个方面探讨了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这在当时既有一定的进步作用,又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