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7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3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怕才子     
曾经在某场合见到某才子,此人妙语连珠,见识不凡,智慧中饱含激隋的张力,搞笑里渗透深沉的感情,把一个聚会变成一场演出,隔着小小一张桌子,我略带晾讶地看着这个人华采四射。  相似文献   
2.
近日,太仓市档案局专程赶赴苏州拜访著名书画家、“楹联大王”崔护。自为崔护建立名人档案后,太仓市档案局相继征集到崔护个人著作、碑书拓片以及证书奖状等多类档案资料。此次拜访,又征得崔老墨宝两幅、证书若干以及录像带一盒,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了崔护名人档案全宗。  相似文献   
3.
祝允明(1460—1526年)字希哲,明代书法家,长州(今江苏苏州)人。与文征明、唐寅、徐祯卿称吴中四才子。他的右手拇指旁天生长了一个小指,所以有号为枝山,又号为枝指生。他出身名门,父亲祝颢,官至山西左参政,外祖父徐有贞,官至大学士,封武功伯,能诗善书。岳父李应祯以善书授中书舍人。  相似文献   
4.
尽管志愿者办乡村教育面临着资金来源、教师稳定、学校管理等问题,但殷永纯和他的同伴并不把他们的梦想视为一个“乌托邦”  相似文献   
5.
《唐摭言》,《唐才子传》所载李洞事迹有所讹误,如李洞在昭宗时并无凡三上不第之事;裴贽也并非因科场上有意屈抑李洞而遭无子的无谴,李洞之不第,乃与其崇奉贾岛,考场上的唐突之举,及其诗风的奇峭苦涩为礼部所厌恶有关。  相似文献   
6.
"千年南昌看西湖",先秦子羽讲学,东汉徐孺下榻,自汉朝至今,西湖区一直是南昌市教育文化的中心。西湖孕育了西汉高士徐孺、晋代治水专家许逊、明末"三大医家"之一喻嘉言、清朝"江西四才子"之一蒋士铨等杰出人物。  相似文献   
7.
高僧是一个宏大的队列,他们多是少年才子出家。从少年思维的特点和心理学角度,阐释他们资灵通神、善解易悟和佛教世界观提早形成的原因。在佛教传播过程中,弘法大师所表现的百折不回的敬业精神,是一种人生信仰、精神实践和生命价值的体现。高僧作为文化学者,用本土文化的眼光审视外域文化,拷问人生,表现为执着、笃诚和追求真理的大师精神。由才子而法师而学者成为高僧成长的一条常规之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唐诗人司空曙的生平经历、创作分期及诗集版本等问题作出了新的探索,用统计学的方法,指出他现存作品在题材和体裁上的突出特征,认为交游活动是激发其创作的主要因素。所谓“十才子”集团即因此得到成立。  相似文献   
9.
大历时期是唐诗从盛唐向中唐过渡的重要一环,本文通过对大历社会思想,文学思想以及诗人创作倾向嬗变的分析,探讨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佛教禅宗所扮演的角色。并从以诗明禅、以诗喻禅和诗禅冥合三个层次阐述“禅”在大历诗歌的具体表现,说明佛教禅宗在大历诗风变化中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据《明史》记载,徐祯卿年少时,与唐寅、祝允明、文徵明号"吴中四才子"。通过考察明人为唐、祝、文、徐四人所作行略、墓志、传记、像赞等材料,可知当时并无"吴中四才子"定名。这一名目为钱谦益《列朝诗集》所创造,后为《明史》等沿用。钱谦益的根本目的,在于宣扬吴中派优于复古派的文学主张。民间流传的"江南四大才子"故事,主人公为唐寅、祝允明、文徵明、周文宾。徐祯卿未被写入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吴中经历不为民间所熟知,故事色彩也不够充分。周文宾并不是指仇英或沈周,而应是作者虚构的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