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4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于卓琳 《班主任》2009,(4):18-19
据电视台“传奇故事”报道:山西大同一位15岁的打工族孩子用自杀来表示对老师的报复。起因是班主任因他学习不好,怕给班级拉分,便反复动员他转学。这位外来打工族的子女,为了使老师不再这样伤害其他同学,最终以自杀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抗议。  相似文献   
2.
崔洁 《广西教育》2008,(11):23-23
“留守学生”是改革开放逐步深入和打工族不断壮大时期的产物,是社会大家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队伍正日益壮大。怎样使“留守学生”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让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这已经成为十分现实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谈“族”     
近年来,报刊、杂志、网络频频出现关于“族”的新造词语,其中很多我们已经耳熟能详了。例如:打工族,走班族,闪婚族,拇指族(短信一族),嘻哈族,啃老族,等等。我们不仅知道它们的意思,很多人还是其中某一类的成员。这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种语言现象,值得注意。本文将从语言学方面简要分析一下这些新兴的“族”是如何产生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农民工问题不仅是社会热门话题,也成为出版界关注的焦点。日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我的课桌在哪里:农民工子女教育调查》、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看看他们:北京100个外来贫困农民家庭》、长征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民工潮:关于打工族生存状况的调查报告》等形成了一股强劲“农民工出版潮”,并以其扎实的内容、详实的调查.真实反映了我国农民工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5.
我的表弟今年19岁了,初中还没有读完就出去打工,风雨飘扬过了两年多了,想要发达想要过上好日子,奈何起点太低,又没有本钱做生意,就只有一直停留在原地方彷徨着了。表弟打工,跟许多小城市农村的人一样,喜欢跑向南方苏锡常或者上海,也许在他们的心目中,那里遍地是赚钱的机会,到处都是黄金的极乐世界,可在这样的城市里  相似文献   
6.
i篮球     
《当代体育》2008,(3):108
今年一月中旬以来这场史上罕见的大雪让一向无忧无虑的小包姐姐也担心起来,要是降临在东北地区,则应了那句古话"瑞雪兆丰年",但现在,这已称不上"瑞雪"了,而是雪灾。不但影响了身处灾区的人们的生活、安全和交通,更给那些准备回家过年的"打工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这里,让我们一起为身陷困难之中的人们祈祷平安吧,只要有需要我们贡献力量的地方,就让我们用热心肠融化那冰冷的寒雪吧!  相似文献   
7.
打工族子女德育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市场经济在给学校德育工作的改进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提供条件的同时,也使学校德育工作产生了新的困惑和冲突。其中令人最为关注的问题是随着经济形式的转轨,农村打工族的兴起,其家庭教养结构发生了变化,出现严重缺陷,使得对他们子女进行德育的工作有效度变小了,困难增大了。我们必须进行冷静的思考和全方位的分析,寻找出摆脱困境,切实提高德育效果,促进打工族子女思想品德健康发展的途径。   一   打工族家庭教养结构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临时的、不稳定的教养结构,其内部人际关系发生了变化,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要通过教…  相似文献   
8.
《我与父辈》是乡土题材的自传体散文,记叙了一个家族几代人的奋斗史。本文把作品中的人物分为三类。三类不同的人生共同显示了他们努力奋斗、摆脱贫困的足迹。农村出身的作者阎连科是一个背离土地的成功者。他的成功印证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悲剧内涵。三种走向成功的人间三部曲,让我们看到农民走出去的艰难。  相似文献   
9.
一过年,马上就迎来招聘的高蜂,大学毕业生招聘进入中盘,打工族也开始猎食;在搭上开往春天地铁的求职班车上,“求职安全系数”又会怎么样呢?  相似文献   
10.
今年暑假是我上高中以来的第一个暑假,作为一名职高的学生,学习压力没有初中时那么大了,为了过一个充实的假期,又响应学校的倡议,我班同学都决定去找一份暑期工。这样一方面可以赚些钱为爸妈减轻负担,另一方面可以锻炼一下自己。为此我们还特意创建了一个QQ群,以便大家保持联系。我们的群主题是:比赛吧,看谁先找到,看谁工作棒,看谁赚钱多,看谁收获大!为了不因上网聊天过多而分心,我们约定了35天以后再集体在QQ上见。[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