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教育   46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教育事故中频繁曝光教师的批评权,教育批评被家长认为是教育问题,主要原因是班主任批评权的使用不适当或者对于批评的程度问题没有明确的法律要求。正当地使用班主任的批评权,教师应该明确适当批评和体罚之间的界限,法律上明确教师的正当批评权的使用,同时教师要履行批评的权利和义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班主任实现正当的批评权。  相似文献   
2.
以前每学期开学,不少校长都会为班主任的人选而犯愁,不少教师因为班主任工作压力大、工作任务重且津贴补助少而不愿做班主任。如今,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让一部分班主任高兴起来了,却也让一部分教师高兴不起来,对班主任工作规定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辩论。  相似文献   
3.
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适度的批评惩戒是推动教育的另一个轮子。教育部以文件形式确认适当的批评教育是班主任的一项合法权利,其在引发社会热议的同时.更是暴露了当下德育工作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包括家庭教育重智轻德、学校德育与智育错位以及教育处罚制度的不完善等.  相似文献   
4.
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教育批评权,把握好教育批评的尺度,修炼好教育批评的艺术。教师只有用好手中的批评权,才能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目前,教师对于应行使的批评权采取保守的不批评,其因有教育法规和制度弱化了教师批评权,社会群体非理性的教育观消解了教师批评权,被异化的基础教育价值取向剥夺了教师批评权。中外教育传统、现代教育伦理要求和当前教育现实要求教师适当批评。  相似文献   
6.
日前,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明确赋予班主任批评权,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笔者认为教育部赋予班主任批评权是法制的进步,并主张班主任应当艺术地行使批评权。  相似文献   
7.
李诩聪  甘为群 《中学文科》2005,(1):35-36,89
识记: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的基本政治权利和自由。理解:1.简要说明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人民参加国家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2.列举实例,表明公民行使批评权和建议权有利于监督国家机关的工作。活动:在收集有关资料或调查的基础上,经过讨论,共同草拟一份对有关部门工作的批评或建议。  相似文献   
8.
郭宁伟 《上海教育》2009,(19):52-53
批评权”的行使要根据地域的不同、校际的差异、教师个体的不同、学生个体的差异进行适当的调整,没有批评的教育是无知的、不负责任的,而盲目的批评则会导致教育的无效甚至反效。其实,教师也是活生生的人,是人就不能保证不犯错。尤其是年轻气盛的青年教师,免不了在批评学生的时候会有意气用事或者行为过激的现象,于是便会爆发一场师生冲突。但是,师生冲突并非“世界末日”,它是向良性转化,  相似文献   
9.
张元飞在《山西档案》2009年第2期撰文指出,"人肉搜索"在某种程度上,是公民行使监督权、批评权的一种体现,但这种监督和批评一旦过当,就会变成网络暴力。  相似文献   
10.
<正>教师批评学生,本是一种教育方法,但在大力提倡赏识教育的今天,却屡屡发生学生殴打老师、家长控告学校的事件。老师正在日渐变成弱势群体,一些地方和学校甚至出现了教师不敢管学生、不敢批评教育学生、放任学生的现象,进而出现了"过去是教不严,师之惰,现在是教得严,师之错"的教育困局。当师道尊严受到了巨大的挑战,似乎我们该反思,对孩子乃至未成年人的保护是理所应当的,但是在执行过程中,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