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6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李成和范宽是北宋初期山水画家的代表,上承荆浩以水墨为主的传统,以表现北方雄浑壮阔的自然山水为主,与五代的关仝一起,被认为是“三家鼎峙,百代标程”的大师,他们的创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后继者有王士元、王端、燕文贵、许道宁、高克明、郭熙、李宗成、丘纳、王诜等。  相似文献   
2.
地缘政治学是观察社会行为主体相互关系的一种视角,其理论构建对于思考民族边疆问题有许多可资借鉴之处。明王朝与播州杨氏土司间的政治博弈,在明王朝的控驭下,从双方互利合作到失衡、对抗最终爆发战争,战争的结局是明朝铲除了杨氏在黔北七百余年的统治。探讨明王朝与黔北杨氏土司的关系及其变化的基本历程,可多角度、多层次地总结明代治理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3.
关于<毛诗故训传>的诗学渊源,历来争讼不绝.然而<毛诗故训传>的阐释重点在于"传",即诗义的阐发,从<毛诗故训传>这一本身的设置意图入手来看,<毛诗故训传>与<孟子>的关联更为密切,这一层面的相似性足以证明两者之间的渊源.这一渊源关系的判定,不仅再次确定了孟子为毛诗的重要渊源之一的观点,也为理清毛诗对先秦典籍的承袭的具...  相似文献   
4.
杨道州 《文教资料》2014,(35):10-12
经典小说的影视、话剧改编要实现新的艺术经典性维度,就会涉及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对原著一定程度上的艺术承袭,二是在符合新的艺术形态要求下的艺术重构。作家方方小说改编成影视、雅皮剧正是较好地实现了艺术经典性的承袭与重构,获得了观众的认可,成了新的艺术经典。  相似文献   
5.
大学组织的良好运行,需要靠制度去维系。哈佛大学之所以在较短的时间能够超越了欧洲许多历史悠久的大学,大学校长起到重要作用。大学校长既是大学制度形成、发展、改革及完善过程中的有力推动者,也是哈佛走向辉煌的引领者和实践者。在创办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不可忽视校长在构建大学制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赋》是中国文论史上最早摆脱经史哲典籍束缚的完整的文学创作论,也是中国文学理论发展史上第一篇对文学的性质、创作主体构思、物化表达及作品形态、风格进行完整系统描述的专论。《文赋》不但开了创作独立文学理论的先河,更体现出迥然不同的创新思想。文章从三个方面阐释《文赋》表达形式新颖、整体创作理论以及创新性思维模式:追求独创性的诗学理念;食古而化的诗学承袭观;对传统儒学的重新阐释。  相似文献   
7.
札剌亦儿部木华黎是最早受封国王位号的功臣。1217年木华黎受封国王讫元终,子孙承袭,世世无绝。但嗣封者往往受蒙、汉礼制的双重影响以及对蒙廷的亲疏等因素的作用。国王最初代朝廷全权经营中原。随着大汗亲历戎行及蒙古重心的南移,尤其中原统治机构的构建,国王的军权、政权渐渐被削弱,日渐偏远。其职责也转为充当畿辅藩屏或充任朝廷"藩大臣"。元中后期,由于驸马及部分著有拥戴之功的异姓功臣频繁封王拜爵而势力日涨,国王在异姓功臣中的地位也日渐暗淡了。  相似文献   
8.
梁实秋创作于抗战期间的《雅舍小品》令其声名远扬,也奠定了他一代散文大家的地位。其散文内承外引,将明清小品文与英国随笔的特点结合起来,并承袭了五四以来闲适散文传统,家常闲话,人生世态,皆涉笔成趣,独具个性。  相似文献   
9.
张赟 《文教资料》2009,(25):16-19
李金发的诗学观与美育观在表象上似乎构成了一对个人的精英主义与整体的普世主义的视角的悖论,然而实质上这对表象上的矛盾却具有同质的统一.本文以此为切入点,阐述李金发的诗学观与美育观之后对比两者间的矛盾特质的具体表现是:个人性的精英本位与整体性的普世本位之间的对立:随后论证这貌似矛盾的两种理念,如果从历史语境等多个维度进行考察.会发现二者在矛盾表象之上存有一个前后承续的本质联系.是同一本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异构式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陈为 《新闻传播》2012,(9):108-109
受众媒介接触行为并不是彼此无关的个体选择因素的总和,影响受众行为与心理的也不止是信息传播的内容与影响,社会因素与情感经历在受众的媒介选择与使用上具有重要甚至决定性的影响。[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