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7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4篇
信息传播   8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准备部分的音乐运用特点:音乐所起到的作用是迅速调动学生的兴奋性、积极性,同时使整个课堂气氛迅速活跃起来,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受欢快和愉悦的气氛。在这个时候所选择的音乐应当是一些节奏鲜明、活泼欢快的迪斯科、摇滚音乐,其节奏以22~24拍/10s为宜,并最好分前后两部分进行。前一部分节奏稍慢,逐步加快过渡到后一部分,如《韵律操》《兔子舞》等。  相似文献   
2.
《体育博览》2014,(2):94-95
硬核文化来源于硬核朋友繁盛之时。当Anti-Flag扯着倒旗把自己的政治力量宣泄在匹兹堡这片钢铁大地上,人们这才明白原来通俗的摇滚音乐也可以如此的有力,足以击破蒙在残酷现实外那片虚妄的蛛网。  相似文献   
3.
麒麟 《世界文化》2005,(3):31-32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英国的“不列颠流行乐”(Britpop)风靡世界。随着“绿洲”(Oasis)、“山羊皮”(Suede)等乐队长久地在排行榜上居高不下,狠狠地打击了美国摇滚以及它在格莱美颁奖会上的“老子天下第一”的嚣张气势。以内敛、忧郁为主要特征的英式摇滚向来更受绅士淑女阶层的欢迎,  相似文献   
4.
朝阳公园在盛夏举行了一场超cool超high的音乐季,吸引所有在北京老外的目光,9月8号为最后一天的活动,从上午11点开始一直到当晚的10点,分为两个舞台,摇滚音乐不断,现场气氛好到不行,观众个个也玩疯了,别以为都是成人才去参加哦,现场也有许多大使馆青年和外国小孩子,看来除了学习,他们多了更多抒发情绪的活动和空同,不会学坏,但跟随音乐呐喊后依然能达到青少年叛逆情感的抒发,[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杨薇 《广东教育》2006,(5):72-72
音乐教育是最好的情感教育课程,是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有效途径。音乐并不是单纯的音乐,它不仅有自身的生命,它更具有社会的价值和历史意义,对人类有着深远的影响。然而,在当今社会里,音乐已渐成商品,一些年轻人追求冲动与刺激的摇滚音乐,有的追星一族盲目地跟上所谓的流行音乐形势。社会音乐元素的变换,带给人们只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知识、一种情操。李普曼在《音乐社会学》中曾经说过:音乐教育,有两个目的,一是含义上的修养,二是通过音乐熏陶,树立为公众和做人修养。面对当前的社会状态,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认为,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学…  相似文献   
6.
这次纪念活动的口号叫“如果再来20年”,无论是崔健还是其他人,想的都是以纪念的名义,向前走。[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摇滚、说唱等重音乐作为青少年学生偏爱和热衷的一种形式,已成为青少年学生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综合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从心理健康角度阐述了青少年学生喜爱摇滚、说唱等重音乐的原因及重音乐对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并据此小结其带给我们的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他拯救了美国80年代的音乐工业 人们把美国的60年代和70年代称作摇滚乐时代。那个年代在反战、民权运动影响下,音乐成为人们表达社会情绪的工具。进入80年代之后,蓬勃一时的摇滚音乐逐渐丧失了原有的社会冲击力。  相似文献   
9.
在电话那头,她的声音听上去有些疲惫——当然,下午两点对一个习惯于夜生活,并以其摇滚背景而著称的小酒馆老板来说,的确太早了——完全可以理解。我们约好当晚9点在她的小酒馆里见面。“对你来说会不会太晚?”她很善意地问我。“没问题。”我告诉她,于是,采访的事就这么敲定了。晚上9点,我到了那儿。只有一个男人懒散地坐在吧台那柔弱的灯光下,一手捧着酒杯,一手夹着香烟,与酒保们闲聊着,声音压过那响亮的背景音乐。我一边等她,一边细细环视这个位于成都酒吧一条街的玉林西路上被称为“唐蕾的客厅”的70平方米的小酒馆。墙上、桌上到处张贴…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台湾电影折射出的"台湾精神"已然发生了微妙但明显的变化,不再强调大陆作为自我镜像,体现出自由与放松的气质。这一方面说明了两岸关系的和谐与稳定,对抗式冷战思维的弱化与消失,但另一方面,也或多或少地显示了大陆在塑造台湾形象与身份方面失去了重要功能。台湾通过发掘自身的地域/自然、本土历史/黑帮以及现代性/摇滚音乐等等文化资源,用以凝聚自我意识及其身份认同。台湾电影在塑造自身形象时的蛛丝马迹,都程度不同地具有某种微观政治学的意义,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