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2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阅读与鉴赏》2007,(12):34-35,72
上谓太子少师萧璃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相似文献   
2.
试析出版集团国资经营的风险及防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出版集团的产权关系 由于历史沿革,出版集团基本是行政管理关系的产物,绝大多数集团脱胎于原先政事/政企合一的出版局或总社.中国出版集团由新闻出版总署直属的出版社和新华书店总店等单位集结而成,各地方出版集团基本上就是出版总社(大人民)的翻版.在出版集团的旗下,一般都有一批出版社、印刷企业、发行企业和出版物资企业,而且这些子公司又分别办有一些子公司.  相似文献   
3.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最近在京召开图录项目立项评审会,就《清史图录》编纂大纲拟设的舆图卷、生产卷、财贸卷、政事卷、军事卷、科教卷、文艺卷、社会卷、建筑卷、宗教卷、肖像卷11个项目进行评审。  相似文献   
4.
彭剑 《历史档案》2007,(2):110-111,117
宪政编查馆是清末预备立宪期间设立的一个负责全国宪政事宜的机关,杨度在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进入该馆,此后便供职于此.杨度曾以"民党"的姿态出现,因此,他进入宪政编查馆一事,曾被报刊媒体称为"党魁入政府之嚆矢"[1],他在宪政编查馆的作为,被人们赋予"民党"影响国家大政的象征.  相似文献   
5.
圣旨是古代皇权的象征,大家所熟识的圣旨的开头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此件圣旨为何以“皇帝制曰”而不是“皇帝诏曰”?据考证,皇帝的命令有“诏书”和“制书”两种,“命为制,令为诏”.“诏曰”是诏告天下,凡重大政事须布告天下臣民的,使用“皇帝诏曰”.“制曰”是皇帝表达皇恩、宣示百官时使用的,凡是圣旨中表达皇恩浩荡时,都以“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开头.“制曰”只为宣示百官之用,并不下达于普通百姓.此件圣旨是一件敕命圣旨.敕命,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古代皇帝的委任令、嘉奖令,按品级填写颁发,除了授给官员本人外,还用于封赠其先祖或妻室.一般来说,官员如果政绩突出会得到皇上的封赠,五品及以上的官员封赠的文书为诰命,六品及以下的官员为敕命.这种文书对格式要求非常严格,文书的起句、事迹的叙述以及结尾的褒奖句式上都有严格规定.  相似文献   
6.
正《档案法》第二条规定了法定的档案定义。定义中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记录",确定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管理档案事务的边界,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对"国家和社会"概念的界定。国家和社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相似文献   
7.
《渌水亭杂识》所记述的涉猎极广,既关注历史人物的沉浮,又考证地理位置及地名演变。既探讨诗词变化的源流,又研究诗词音律的变化特点;既分析历代诗人的特点,又比较他们异同特长。可见纳兰性德博学多闻,见解卓越。  相似文献   
8.
<宋史>(中华书局点校本)卷372<王之望传>:"汤思退力主息兵,奏除之望吏部侍郎、通问使.寻议先遣小使觇敌,召之望还.之望首以守备不足恃为告,上亟罢都督府,以之望为淮西宣谕使,甫拜命,又擢右谏议大夫……金复犯边,遂上和、战二策,且言措置守御之备,疏奏未达,拜参知政事."(第11538-11539页)  相似文献   
9.
该文对进出口商品检验部门的检政与检务职能不分所造成的弊端以及检政与检务职能分开所存在的改革难点进行了较全面、具体的分析,并试图在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上,按照中央现行方针政策,结合目前商检部门职能体制改革的现状,提出并探讨检政与检务职能分开的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以期加强检政制度建设,提高检务水平和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0.
荀悦史论的思想成就是多方面的.他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六主"、"六臣"论,并深入分析了不同类别的君臣对政事发展的不同影响;他的"君为元首,臣为股肱,民为手足"的政治观念建立在对君、臣、民三者关系的认识之上;而"众正积于上,万事实于下"的思想则反映了荀悦的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