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8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8篇
信息传播   5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老宅逸趣     
抬头环顾:土墙木桌,废弃的灶台,倚在墙角的木柴,久置未用的装米用的黑色大木桶,一如此间闲置已久的灶房,黄昏中一片黑色的肃穆,比不得前边人迹往来、茶水人声频频入耳的堂屋。从敞开的木质后门望去,生机盎然的一片竹林挡住了视线的蔓延,徐徐轻风过处,枝叶相触瑟瑟有声,和着一片蝉鸣,犹如盛夏里的一捧清泉,如此清幽人寂之处,却又是酷暑之中的一大好去处。竹林石壁之下,一湾浅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作品中语句的散文化倾向进行了探讨。从语言学的角度对辛词的语句作定量分析,指出辛词在词汇的使用与语句的组织上都突破了词的传统,大量使用散文中的常用词汇、长句、叙述句,从而改变了词的传统语言风格,使词的语句带上了浓厚的散文色彩。  相似文献   
3.
看《山花》     
《山花》第9期的“黔地”栏目推出了盛慧的《夏天又来到了后赵圩》(短篇)。语言细腻却不拖沓、宁静而不沉闷,结构的编织与隐喻的展开巧妙而自然地贴合在一起,既有散那种“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的漫不经心,也有小说构思中的“刻意”和精妙。作品的体介于小说和散之间,不少读认为是散,我则更倾向于称之为“散化小说”。  相似文献   
4.
胡适的“自然音节”论是新诗形式初创期的基本理论,它在自然的节奏和自然的声调、韵两个方面为新诗形式奠定了基础。但它也导致了新诗形式的散文化,因为“自然音节”实际上是散文的音节。新诗的音乐不可能是完全自然的,而只能是在不同程度上被艺术化了的。  相似文献   
5.
别眼看宋诗     
宋诗是唐诗之后的又一高峰,根植于宋代社会的特定历史土壤。宋诗呈现出了与唐诗迥然不同的诗歌面貌。“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创作原则赋予诗歌理性化、自然平淡、意在言外的形象,显得尤为冷静和透脱。可以说,唐诗、宋诗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诗学体系,后世诗歌的发展都没有从根本上越出这两大诗歌艺术系统的范围。  相似文献   
6.
萧红"天赋型"的小说创作,一方面源于她个人的艺术天赋和审美趣味,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她对异域作品的学习和借鉴。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汉译苏俄文学,特别是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契诃夫等大家小说的精神视野、创作手法、叙事结构对萧红小说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厘定吴组缃小说的艺术个性的基础之上 ,选择其 30年代的小说名篇《艹录 竹山房》进行细读 ,围绕小说的中心意象“被囚禁的女人” ,从叙述者的选择、叙事模式的建构、意象的营造、氛围的渲染诸方面来欣赏吴组缃小说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陈家运 《学语文》2011,(6):52-53
欧阳修是北宋前期的一代文宗.其刨作实绩灿烂可观,散文、诗、词均为一时之冠。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学界在论述欧阳修的诗文创作特点时,存有欧阳修诗歌散文化、散文诗歌化的观点.且不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但至少过于笼统,有失精确.因为欧阳修在不同时期的不同题材。不同体裁的不同诗文在内容和艺术上均有其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9.
维克拉姆·赛思(VikramSeth)(1952-)创作的诗体小说《金门》在1986年一经发表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且获得了英联邦国家诗歌奖。该作品被普遍认为是一个大胆并且成功的尝试。很长时间以来对诗体形式有很多争论,不少人对完全散文化、散漫无序、没有诗体的现象感到不满,因为很多诗歌都忽略韵律和节奏,而赛思的作品是采用抑扬格四音步十四行诗的诗句,美国诗人和评论家里曼指出:“用讲故事的方式使诗体小说得以恢复了生机,赛思的作品符合一流小说的所有要求,他用散文式的流利和直接方式,用诗歌的节奏把内容的深刻和力度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赵改燕 《现代语文》2010,(6):98-100
本文介绍了重读汪曾祺《受戒》的几点新的体会与心得:流动在字里行间的文气和韵味,体现出汪式文体"淡中有味,飘而不散"的特征;洗练干净的语言,清淡优雅,展示出闲适雅致之美;更为重要的是,通过重读,作者发现,在《受戒》富于浓郁浪漫气息的外表下,透露出作家关于现代性的理性思索,表现了作者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和思考,通过展现诗意生存的整体和谐之美,引领人们走向诗意栖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