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科学研究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白居易一生有多次敬神活动;白居易的敬神活动都发生在释褐之后,所敬神多,祈福消灾是敬神原因,敬神活动种类多样,敬神活动对神不是绝对崇拜;白居易认为敬神的先决条件是神“有知”,原则是“存正”、“抑邪”、“着诚”、“谨物”,敬神是和抚民一样重要的安邦定国的举措,敬神的目的是“万人顺、百神和”,意义在于“厚生利人”.  相似文献   
2.
《周颂》、《安世房中歌》、《郊祀歌》同为祭祀诗,它们在为"安上治民"、"移风易俗"服务时,除了共同的祈福敬神功能之外,又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都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周颂》对周王朝德行的歌颂,《安世房中歌》对高祖功德的描述以及《郊祀歌》浓烈的汉代风尚,都是这一变迁的鲜明反映。  相似文献   
3.
黄佳燕 《文化交流》2016,(10):69-71
正"潮神祭祀"本是由百姓自发展开的悠久习俗,一般只含上香、敬神、祈祷(包括禳灾、纳福)等环节,主要流传于浙江省海宁市境内的黄湾、袁花、丁桥、盐官、周王庙、长安、许村等钱塘江沿岸乡镇。历史上,这习俗逐渐被官方认可、利用,从而结合三礼、形成仪规程式,发展为一种由各级守土官员主持的地方政府祭典。2014年,"潮神祭祀"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项目,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4.
敬神和求神     
人更要明白,神不会被人的献祭或祈祷所收买,不要指望到庙里去拜拜,就能讨好神。神是正义的,人可以成功地贿赂权力,但不可能用同样的方法贿赂和改变神的正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英国玄学诗鼻祖约翰·邓恩(JohnDonne)的著名宗教组诗《敬神十四行诗》(HolySonnets)中的第十四首《撞击我的心吧》为研究对象,尝试从语音、词汇、句法、修辞等角度分析,品会其宗教诗的魅力。分析发现,邓恩的这首宗教诗音律粗糙,缺少庄重、严肃的词汇,粗鲁的祈使句使用频繁,奇喻和悖论的运用突出了其矛盾心态。邓恩的宗教诗并非表达对神的虔诚和敬仰,而是其悔罪与疑惧心情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站在"攻受关系"的角度,本文对17世纪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邓恩敬神十四行诗进行了个案分析,旨在探究"攻""受"在文学上的美学范畴,并使诗作本身创作的思想和艺术手法明朗化,反映了诗人邓恩犹豫彷徨的宗教立场。  相似文献   
7.
有个姓陈的书生,大热天的,晚上光着膀子,在神庙走廊上睡觉.梦里,书生被庙神臭骂一顿,说他没教养,亵渎神灵.书生很委屈,辩解道:"刚才还有几个小贩在大殿睡觉呢,不见你去骂,我睡在走廊上,够尊敬神灵了."庙神一听更为恼火:"小贩没读过书,我不和他们计较.  相似文献   
8.
春节和圣诞节分别是中国和西方社会最重要的节日,它们都具有悠久的历史,蕴含有丰富的文化意义。这两个节日显著的差异之一就是西方人在过圣诞节时更加注重对神的敬奉;而中国人则更注重对祖先的尊奉。这种差异的形成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9.
武士道是日本文化的典型代表,武士道精神的形成与神道、儒家思想、禅宗这三者密切相关。武士道是以神道的敬神天皇信仰为母胎,同时吸收中国儒家思想"忠"、"勇"的理念且使其日本化,并借鉴中国佛教禅宗的"生死如一"的生死观而得以形成的,这些要素成为武士道精神的思想基础和主要内涵。  相似文献   
10.
万敏 《海外英语》2013,(19):291-292
电影《推手》是出自中国著名导演李安的反应中西文化冲突电影的三部曲之一,这部作品以一个普通的家庭为背景,向观众展示了中西方的文化冲突。而分别以"孝和敬神"为核心的中西方孝文化历史悠久,中国有《孝经》,西方有《圣经》,一个敬长者,一个敬神,却大相径庭。在实际的人际交往和家庭关系中,也时有冲突。该文从价值取向、代际关系上、伦理支撑上以及各自不同的核心价值观上这四个方面,以电影内容为依托,浅析两者的差异,希望通过更深入的了解来获得启迪,对跨文化的交际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