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61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14篇
信息传播   3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光华先生的《汉语汉字论稿》一书 ,收录了梁先生近年来的论文四十篇 ,内容涵盖了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语法学、词汇学、方言学、文化语言学等诸多领域。本书有以下突出的优点 :1、注意发掘新问题 ,开拓新思路 ;2、占有丰富的材料 ;3、科学的研究方法 ;4、注意科研与教学的结合。洋洋洒洒三十余万言 ,均表现出梁先生深厚的语言学功底和敏锐的视角 ,是一部语言文字学研究的力作 ,一部值得语言学者尤其是青年学者一读的好书。需要商榷的一点是轻重唇音的分化时间问题 ,梁先生主张二者分化开始于唐末 ,完成于宋初《集韵》时代 (公元 1 1世纪初 )。而笔者则认为二者的分化应开始于南朝末年至唐代初年 (公元 6世纪末至 7世纪初 ) ,完成于唐代中期。  相似文献   
2.
“锵锵”不是“铿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弘 《青年记者》2005,(11):67-67
2004年第9期《新闻传播》上刊登了张岳、高山、陈俊妮的章《凤凰卫视栏目名称特色分析》,其中有这样的论述:“《铿锵三人行》是一个完全体现个人风格的脱口秀节目,‘铿锵’是个拟声词,指金属相击所产生的声音,铿锵有力。”  相似文献   
3.
扬学的渊源     
周游 《寻根》2014,(5):27-29
我不赞同扬州学派源于吴学(惠栋)、徽学(戴震)的这一说法。检阅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扬州学派源远流长,至少可追溯至隋唐时期。早在隋唐之际,扬州曹宪精通诸家文字之书,尤深谙文字学。隋时,曹宪为秘书学士,奉隋炀帝之命参与编撰《桂苑珠丛)),又注《广雅》,还撰((古今字图杂录))一卷,这些都属文字训诂之学。到了唐代,《文选》成为学子必读的文学范本。但要精熟((文选》之理,亦非易事,为之作注,以利学人,就显得迫切而紧要。据《旧唐书·曹宪传》记载:“(曹宪)所撰(《文选音义》甚为当时所重。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古汊语词汇教学应结合现代语义学、文字学和上古汉语音韵学进行。  相似文献   
5.
多数文字学界的专家认为,文字的性质是由它所使用的符号的性质决定的。提到汉字,那些方正的形象即入脑海,汉字的表意性是得到了多数人的公认了。然而,这一公认的结论在理解词义方面真的是无比有效吗?裘锡圭老师“记号”概念的提出,其实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否认了汉字的表意功效,但是,这只限于那些由于字形演变而丧失了表意功效的汉字或部件,也就是裘老师所说的记号字。可是,当我们在面对大多数文字时,它们的表意功效如何呢?我们先看下面的一则小相声。(摘自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的《汉语系列阅读》,只是部分摘录)  相似文献   
6.
师大学人     
董印其,1954年生,汉族,中共党员,陕西渭南人,1980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汉语言专业,同年分配来新疆师范大学工作,现任中文系主任、教授,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兼任中国修辞学会理事,中国汉语方言学会会员,  相似文献   
7.
研究训诂学必须贯彻联系性原则。所谓联系性原则,就是要坚持辩证法的观点,不要孤立地研究词义。这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是要把词义的解释研究同音韵学、字学、语法学、修辞学等有关学科联系起来;一是要把词义的研究与化历史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8.
9.
《匡谬正俗》是唐代著名学者颜师古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唐代文字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字书。我们立足文本,将其与许慎《说文解字》进行比较研究,发现颜师古《匡谬正俗》在文字观、治学方法等方面对许慎《说文解字》有所继承,甚至突破。另外,《匡谬正俗》反映了颜氏的“正字”观,这种观念对后人“正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是其文字学史价值的又一体现。  相似文献   
10.
迷惘年代中对语文教学根的寻觅1969年正值文革时期,因当地小学师资匮缺,20岁的我被招去做了一名民办教师。没有师范经历,没有岗前培训,我只好回忆过去老师教自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