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1篇
教育   69篇
科学研究   5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斯密问题引发了学术界长达百年关于人的本性究竟是利己还是利他的激烈争论,但实际上在亚当.斯密的思想体系里,利己与利他可以实现辩证统一。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作为一个具有公益性质和营利性质的社会组织,应在利己与利他间寻求其"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契合点,做"经济人"与"道德人"的有机统一体,这是重新审视斯密问题带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之一。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经济学逻辑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重新回到对经济学进行客观描述的现实逻辑,但由于其经济学研究视域依然以斯密为基础,因此,他此时的许多经济学分析仍不够成熟。他在这部书的写作过程中逐渐意识到,想要真正实现社会主义,就必须加深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1846年蒲鲁东《贫困的哲学》的发表成为他深化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催化剂,他在《哲学的贫困》中对蒲鲁东的政治经济学观点的一系列批判,可以看出马克思将自己的经济学视域从斯密转向了李嘉图,深化了对古典经济学和现实社会的理解,为创立自己的经济学视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良心是一种使人遵守道德的无负作用的力量,而名誉则是一种使人遵守道德的有负作用的力量。所以,亚当·斯密称名誉是可能出现错误的“直接审判”,而良心则是从来不会错判的“高级法庭”。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2》"传感器"一章,以前沿科技为导入,内容新颖,与实际应用联系紧密,有实用价值.对于教师而言,要讲好这一部分内容,却具有很强的挑战性,其中"传感器的应用实验"一节应用集成斯密特触发器来设计一个光控模仿路灯难度最大.不仅电路的调试有一定难度,而且从教学的角度看,如果不通过实验加以说明,大部分学生就很难准确理解其工作原理和一些相关表述.如  相似文献   
5.
温旭 《毕节学院学报》2011,29(12):54-57
斯密悖论"指斯密在《国富论》中以利己心为核心的经济人和《道德情操论》中以同情心为核心的道德人之间的矛盾。一个半世纪以来,国内外学界围绕着这一"悖论"的研究持续不断。借助古诺模型的方法对"斯密悖论"中的经济人与道德人进行博弈分析,试图提出利己与利他的有机统一体——经济道德人。  相似文献   
6.
第三势——开合开合势之劲在于身劲催动背劲,左右开合之劲达于肩、肘、腕上三节劲的贯穿;身带动腰的左右开合之劲达于胯、膝、足下三节劲的贯穿。恩师水普慈曾讲:"开合在于拉开脊柱上下劲,带动肩胯的开合左右劲,催动手足前后劲,此六劲合一的整体内劲为汤瓶七势拳所独有的贯劲之法。如果把开合劲理解成外形拳架手足的开合,那么就失去汤瓶七势拳的‘开合’贯劲法的真谛了。"  相似文献   
7.
宁萌 《小学时代》2013,(Z2):22-27
我们面对一切未知事物都会产生难以抑制的好奇心,甚至会忍不住亲身尝试一下。但是有句老话:"好奇心能杀死一只猫。"有些事情本身带有危险性,即使万般好奇也绝不能轻易尝试。但是这个道理,圆滚滚、胖嘟嘟的小动物们也懂吗?  相似文献   
8.
"斯密问题"是德国历史学派提出的经济人自私、自利与道德上具有同情心的矛盾问题。从亚当.斯密的著作文本考证而言,这一矛盾其实是不存在的。因此,"斯密问题"是一个伪问题。但是,尽管斯密在道德与经济层面揭示了人性义与利、个体与社会两方面的互补与统一,体现了逻辑上的自洽性,然而,市民社会的现实实践并没有消除两者的内在张力,反而随着历史的发展,两者矛盾时有加剧。因此,"斯密问题"又是真问题。揭示伪问题的意义在于完整理解斯密的学术思想,对解决真问题大有裨益。但真正解决"斯密问题",又不能拘泥于斯密的逻辑。其实,这一问题不是孤立存在的,从斯密之前的培根、斯宾诺莎、曼德维尔等人到斯密之后的黑格尔、马克思都在积极思考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9.
陈炽维新思想散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陈炽 ( 1 85 5~ 1 90 0年 ) ,江西瑞金人。 1 882年中举 ,1 886年考取军机章京 ,长期在户部任职。虽位卑而强国之志与日俱增 ,周游全国各地 ,留心天下利病 ,潜心钻研中西各国学问。于 1 894年撰讫《庸书》 ,详尽叙述改革思想。 1 896年 ,重译英国人斯密德之《富国策》 ,由《时务报》连载后 ,反响热烈。此后 ,又在这一基础上撰写了一部经济专著《续富国策》 ,以求中国踵英之后而富强寰宇。陈炽对西方国家的各种政治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后 ,认为惟有君民共主的君主立宪制度最为理想 ,他称君主立宪之国 ,“有上议院 ,国家爵命之官也 ,有下议…  相似文献   
10.
火花     
温家宝 《学习之友》2006,(10):14-14
大家都知道亚当·斯密《国富论》的一句名言——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但他的另外一本著作《道德情操论》却很少有人读过。他在这本书里写道,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对于我们来说,第一是发展,第二是协调发展。我们要特别重视社会公平与正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