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科学研究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名教师应学会比较,善于比较,通过机遇和更差的比,干劲和更足的比,道德和高尚的比,目标和接近的比,将来和更强的比,需要和入党时比,不断反思,不断成长,努力提升师德修养,成为自己心目中的好老师,学生、家长、同事心目中的好老师和人民满意“德艺双馨”的好老师。实施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对教师来说就是要以人为本,因生施爱,做到尊重并“偏爱”后进生;鼓励并“博爱”中等生;赏识并“严爱”优秀生。  相似文献   
2.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爱心,培养出爱人如己的人,培养出自觉地无私地施爱于人、施爱于所有存在的人。知识的传授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施爱的工具。故而,仅以小学语文教材为例,从认识爱、知道爱、发现爱、学会施爱这几个方面对教育之爱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广大家长对家庭教育的实现方式仍有诸多不足之处,溺爱等现象还相对普遍,严重影响到孩子良好素质的形成。结合实际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把握尺寸,宽严相济,理智施爱,制定相应的策略,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4.
爱是教育的灵魂和精神,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学校课堂教学活动有序、高效的运行建立在师爱的基础之上。课堂教学中的师爱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期望、理解和宽容。在课堂教学中要正确地给予学生师爱,教师必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必须防止爱心的泛滥,同时还要在施爱的过程中学会正确运用批评。  相似文献   
5.
张巧玲 《考试周刊》2014,(35):178-178
学校是充满爱的地方,教育是一项爱的事业,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文化,和谐文化的核心就是让每一个生命都得到爱、懂得爱、付出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艺术就是爱的艺术。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光有爱心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至爱",懂得爱的艺术。在与学生的接触和交往中,要"因生施爱",这样才能因爱施教。  相似文献   
6.
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做好班主任工作,我们就应从爱每个学生、尊重与信任每个学生做起,为"同一个班级,同一个梦想"而共同努力。本文从五方面就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探究一二,以期给学生一片蓝天,让学生自由翱翔。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教育是充满爱的事业,教师则是传递爱的特殊人群。因为有了爱才会有包容,有了爱才会有耐心,有了爱才会有欣赏,有了爱才会有创造。  相似文献   
8.
家庭教育人文关怀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它要求父母要正确全面地认识自己的孩子,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理性施爱,关注孩子的全面成长,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9.
刘斌 《课外阅读》2011,(12):381-381
教育要以爱作为连接师生间心灵的桥梁,拥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才能设身处地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愿望,才能关注、关爱所有的学生。  相似文献   
10.
李田古 《科教文汇》2015,(2):116-117
作为一名教师应学会比较,善于比较,通过机遇和更差的比,干劲和更足的比,道德和高尚的比,目标和接近的比,将来和更强的比,需要和入党时比,不断反思,不断成长,努力提升师德修养,成为自己心目中的好老师,学生、家长、同事心目中的好老师和人民满意"德艺双馨"的好老师。实施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对教师来说就是要以人为本,因生施爱,做到尊重并"偏爱"后进生;鼓励并"博爱"中等生;赏识并"严爱"优秀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