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0篇
教育   44篇
科学研究   19篇
体育   6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8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月26日至2月6日,正是春运关键时刻,一场持久的、50年一遇的风雪不期而至,考验我省春运。我省上下迅速行动,投入到抗击雨雪冰冻的斗争中。今日早报以"风雪春运"与"抗灾救灾"为两大报道阶段,不仅客观冷静地、大规模地记录灾害,记录风雪中人性的闪光点、不屈的斗志和顽强的精神,同时突出服务大众的宗旨,始终把服务功能放在重要位置。各路记者顶风冒雪,满腔热情地为受灾群众做好服务性报道,为安抚受灾群众、  相似文献   
2.
静候出佳作     
奚水 《新闻与写作》2006,(1):F0002-F0002
挑起沉沉的行囊,满怀收获的喜悦,匆匆走在回家路上,任凭购票的队伍排得长长,任凭上车的人流熙熙攘攘,我自昂首挺胸,步履轻盈。  相似文献   
3.
丁超 《东南传播》2018,(7):149-151
春运作为中国社会发展中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每年都会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与报道,媒体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一直是讨论与研究的重点。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人民日报》2013至2017年铁路春运报道进行分析,以从报道数量、版面呈现、报道主题、报道篇幅、报道倾向五个方面来探析《人民日报》如何构建铁路春运的话题以及其报道内容的变化反映了怎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春运影像通过新闻中的图片、视频等媒介形式,展示外来工在"过年回家"过程中遭遇的苦难、经历的喜悦,并通过种种具有符号特征的画面呈现这一群体的复杂情绪:对"家"的渴望,以及对现代都市的留恋。这正印证了当代外来工归属感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5.
体验春运     
临近春节,总能从电视上看到售票处排起的长龙、火车车厢里拥挤的画面,听到铁道局加开多少列临时列车、警车为买不到车票的农民工摩托车队开道护航等报道。我总是不以为然,没有感觉。今年春节,我随爸爸妈妈回湖北老家探亲,着实体验了一把春运出行的滋味。我们乘坐的是宜昌发往北京西的K50次列车,由于人太多,即使提前了10天也只买到了站票,为此,我们准备了3个小板凳。晚上八点,开始检票了,人流开始向检票口  相似文献   
6.
尹天覃婷 《科技风》2014,(6):262-262
本文首先分析了春运的长期性,指出铁路春运乘务人力资源是难点,并论述了春运乘务人力增加的可行性,提出校企合作共建顶岗实习基地解决人力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在心理学中经常会讲到一个概念,就是抗逆力或者心理弹性,它指的是个人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威胁及其他生活重大压力时,要具有一种良好的适应能力。2008年初的连续数场大雪和罕见雪灾,让来往于全国各地的火车和汽车出现大面积晚点和停运。在广东、湖南、浙江等地,数百万名旅客滞留异乡,有的人已经在车站和高速公路  相似文献   
8.
春运路上     
列车喘息着驶出站台,这个城市渐渐成为背影。车厢的每一个角落都是人,好不容易穿越大包小包的行李落座。火车上总是飘散着康师傅大碗面的气味,还有火腿肠、苹果、橘子、瓜子的气息掺杂其中,气味浓烈,无处不在。有些味道不变,乘客的面貌也不变:一位老人,一位  相似文献   
9.
2011年1月15日,2011年全国铁路春运新闻发布会在铁道部举行。铁道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志国介绍了今年铁路春运的特点及铁路部门所做的准备工作。王志国说,今年铁路春运从1月19日开始至2月27日结束,为期40天,其中节前15天,节后  相似文献   
10.
上海至北京的一趟动卧车取消高级软卧,5趟车中仅存一趟仍保留该席位,而这些仅存的高级软卧,也将在2011年1月5日被全部改造成普通软卧。(据2010年12月29日《人民网报道》我对取消列车上的高级软卧举双手赞成,不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在作怪,而是认为列车取消豪华卧是对绝大多数乘客都有益的事。现在即将到一年一度的春运时节,一票难求已成了国人的共识,如何把有限的公共资源用于为多数人服务,这是我们相关运输部门应该做的,而不是逆公众而动,迎合少数的需要。其实,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