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拉瓦锡是法国著名的化学家。1772年2月的一个晚上,当选为科学院士不久的拉瓦锡和另一位科学院士马凯尔在一起讨论燃烧过程。他们在谈话中提到,最近有人发表文章说,在高温下灼烧的金刚石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一奇怪的现象让他们产生了兴趣。物质燃烧后总会形成灰渣的,而金刚石灼烧后,却一点灰也没有,这是怎么回事呢?拉瓦锡首先想到是周围空气对燃烧产生的影响。第二天,拉瓦锡带来了几块金刚石,马凯尔用石墨制成很稠的软膏。  相似文献   
2.
正水,是生命的源泉。地球表面因覆盖了四分之三的水,使得水成为一种极其普通的物质。水虽然普通但是它并不平凡,因为它是生命的源泉,它是构成生物体的最主要的成分。生物体中含有60%-95%的水,而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所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对于水的存在,众所周知。可对于水的组成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这都要归功于三位非常重要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3.
夏点 《科学启蒙》2014,(5):16-17
正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无色、无臭、无味,具有帮助呼吸和燃烧的特性。我们人类生活在大气圈中,依靠空气中的氧气而生存,一般成年人每天呼吸10~12立方米有氧空气(约13~15千克),相当于一天进食量的10倍、饮水量的3倍。如果没了氧气,我们的生命将受到极大的威胁。那么,是谁发现了这种"活命空气"的秘密?其间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4.
5.
2011年版修订后的《化学课程标准》更加明确了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作为九年级学生新接触的课程,既有文科的激情,又有理科的理性,具备浓浓的"化学味".因此,如果我们初中化学教学能够在理性的基础上,将化学精神、化学思维、化学形象巧妙地融于课堂教学各个基本环节中,释放出与其他学科不同的"化学味",那么我们的化学课堂将更精彩.一、课堂语言,用以阐释化学精神我们理解的化学精神,就是在化学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