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界》2016,(21):26-32
唐代以前,通常是"告"而不是"报"用来表示官方直接公开发布信息,不标明具体载体的、作为动词的"报"多表示口头的信息传递。实行科举制唐代的士人们结成朋甲,不仅成员中有了解朝政信息的两馆学士,而且与朝官权贵们交往密切,这使得朋甲里的士人们之间每日口头传播朝政新闻成为可能,所以,开元杂报应当是当时士人间口头传播朝政新闻的记录,其目的可能是为创作笔记小说积累素材。  相似文献   
2.
龚克昌 《丹东师专学报》2011,(5):147-150,F0003
东汉中后期,刘汉王朝彻底衰落。其时皇帝大都幼小,朝政大权或为外戚所攫取,或为宦官所把持。汉末辞赋家赵壹在《刺世疾邪赋》里说:"女谒掩其视听兮,近习秉其威权。"当指外戚与宦官轮流把持朝政。赋中又说:"所好则钻皮出其毛羽,所恶则洗垢求其瘢痕。"朝政自无是非可言,  相似文献   
3.
祖师王一川,湖南人。幼年拜师武当山学艺,艺成下山云游四方:清雍正年问,朝政纷乱,遂由湘入川隐居峨嵋山修道,不问世事。后闻扬州郑二胖摆擂,以武功杀伤同道多人,乃出山赴扬看郑之为人,查其确系武林败类,略以惩戒。  相似文献   
4.
康熙在晚年,由于“太平盛世”而滋长了政宽事省的思想,这时期他处理朝政的原则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由此,在朝野上下的官僚队伍中,虚诈、迎合、粉饰、浮夸等种种腐败之风严重泛滥。于是,惩治腐败、整顿官场风气的重担就落在了雍正皇帝的肩上。  相似文献   
5.
耶律隆庆是辽景宗次子、圣宗耶律隆绪之弟,是辽朝中期最重要的皇室宗亲之一。他担任南京留守19年,稳定了辽朝南部边境,为对宋战争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澶渊之盟”签订后,他推动辽宋之间的边境互市贸易,促进了辽宋之间的经济往来。在承天皇太后的宠爱下,他养成了桀黠的个性,对辽圣宗的皇位造成威胁。不过,辽圣宗并未激化其与耶律隆庆的矛盾,维系了辽朝中期政局的稳定。  相似文献   
6.
晚清乱世与社会传闻的盛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时期,内忧外患交迭,形势动荡紊乱,这成为当时传闻盛行的特定社会环境因素.如战乱常有,教案频发,朝政多变,灾祸连连,公众比较普遍地存在多重的危机感,大到国家民族的存亡,小到个人生存境遇,变端难卜,命运叵测.处于这种环境条件当中,特别是每当突发性事变来临之际,相关传闻便会在广大公众或特定群体中生发流布,产生不可忽视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7.
阮大铖是明末著名的诗人和戏剧家。在他的诗集里 ,除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外 ,还有三、四十首“志时诗”。这些有感于“寇警”、“虏警”和朝政民生的诗歌 ,不仅与作者“诗而不能志时者 ,非诗也”的诗论相吻合 ,而且反映出作者处在人生低谷时期的特殊心态 ,同时也真实地映照出明末社会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错综复杂 ,朝廷党争激烈 ,百姓痛苦不堪的时代风云 ,具有相当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8.
东汉外戚的权势在中国历史上的实属罕见,他们仗恃淑房之宠、掖庭之亲内干机密,出纳王命,典领军队。卫国安邦,对东汉政治的兴衰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康熙时代,西方来华传教士凭借自身的知识优势,不仅扶持康熙亲政,而且在剿三藩、与俄订约、随行塞外、制作《皇舆全览图》、构建意识形态诸方面都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康熙对传教士的利用固然是服务于清朝的统治,但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0.
"泾师之乱"前,由于东南转运线屡次遭到叛乱藩镇的阻截,唐廷通过诸如武装押运、开辟新的运输线路等举措来加以应对,但收效甚微,"泾师之乱"的爆发,即与长安物资供应拮据有关。乱后德宗被迫逃往奉天、梁州,播迁之际为了应对危局,唐廷及东南地方官员及时采取行动,对东南转运线做出调整、改变,或新辟运路,以确保东南物资的转输,为平定叛乱、收复京城、稳定政局提供了经济保障。德宗返京后,重新恢复和调整后的东南转运线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考察德宗播迁前后三个阶段东南转运线的变化,可知转运线路的通畅与否,与朝政时局,特别是唐廷与河北、淄青、淮西等强藩之间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关联。一方面,朝政时局特别是唐廷与强藩之间关系的变动,往往引发东南转运线路的调整与改变;另一方面,东南转运线路的调整、改变及其通阻变化,也会及时地反作用于朝政时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