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130篇
科学研究   12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5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刊2000年第7和第9期两次刊登了对《木兰从军》邮票选材、设计等的点评,就其中一些看法,我也来谈些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宋景宏 《教师》2014,(10):111
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千百年来,一直深受广大人民喜爱,它和《孔雀东南飞》一起被誉为"乐府双璧"。其影响的广泛和深远,在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是非常罕见的。但包括教学参考书在内的很多资料在解读木兰这个人物形象时,都愿意更多地把她当做一个为国尽忠的女英雄,笔者觉得这样的解读违背了作者的原意。本文试图从另外一个角度,还原一个真实全面的木兰形象。  相似文献   
3.
木兰诗篇》的成功推出,标志着中国的民族歌剧又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让中国的民族歌剧走向了世界,吸引了世界众多关注的目光。从情景交响歌剧《木兰诗篇》的民族性、成功运作等方面,探索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传播的方法途径,得到对民族歌剧发展的有益启示:艺术家应加强艺术修养,多方吸吮甘露;立足中国深厚的文化土壤,提升中国歌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认识1个偏旁。  相似文献   
5.
人物名片:向警予(1895-1928),原名向俊贤,女,土家族,湖南溆浦县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党最早的女党员之一,被誉为"我国妇女运动的先驱"。  相似文献   
6.
7.
李贝 《文化学刊》2015,(1):117-122
木兰替父从军传说在我国几乎家喻户晓。自产生伊始,关于木兰的身世便成为学术界的争论焦点,从集体记忆的角度看,木兰身世的多元化与其出自多个集体记忆的版本有关。多个记忆版本的并存与交织,导致木兰记忆呈现出多元面貌。  相似文献   
8.
翻译美学理论认为翻译行为是一个趋美的过程,对翻译审美的关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原文中文化内容的再现效果,进而影响受众对译文中文化内容的审美体验,最终影响到影视作品中中国传统文化形象的构建,因此翻译美学对中国传统文化形象的重构有很强的指导性。以翻译美学为指导,从受众的审美需求出发,通过美化的语言、美好的意象和积极的文化内涵三个层面,探析译者对影视译本中中国传统文化形象的翻译审美构建,旨在推动全球化语境下影视翻译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形象重构。  相似文献   
9.
耶稣会士画家作为18世纪在华耶稣会士的一个特殊群体,供职于清朝政治权利的中心,是清代中前期历史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通过耶稣会士的生动具体的画卷,不仅反映了长达一个世纪的中西文化交流,也见证了清代热河成为清政府处理民族、外交政务的重要场所.在清代热河发生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和活动通过耶稣会士的画笔被记录下来,成为清代历史的纪实.  相似文献   
10.
南京工程学院汪木兰教授领导的课题组2010年在本刊第12期和第13期发表"项目教学法"的组稿论文以来,引起了较大的反响。近一年来,汪木兰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工作,在原来的"能力进阶""系列化"和"项目教学"等概念基础上,进一步融入了"探究式教学思想"和"CDIO工程教育理念",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