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历来人们对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有较为统一的理解:"臭"字读作chou,义为"腐臭"。但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陆续有学者提出了新解,认为此句中的"臭"字应读作xiu,义为"气味"、"香气"。新解一出,也不断有学者著文与之辩论。我们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就此问题试做进一步探讨,考之古籍异文、字书引用以及杜甫诗句语境,"臭"仍当为"腐臭"之义。  相似文献   
2.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爱国情怀是历代中国文化人的传统基因,在唐代诗人杜甫身上,我们更能感受到。杜甫生在诗书之家,7岁时就能写咏凤凰的小诗。24岁时,杜甫来到洛阳考进士,不料竞落选了,但杜甫通过仕途来报效国家的情怀并没有  相似文献   
3.
刘世权 《教师》2014,(10):99-99
正课堂的生命力在于对学生的吸引力,思想品德(以下简称"思品")课教师更应该在增强课堂吸引力上下工夫。笔者就这个问题谈点粗浅的见解:一、运用名诗名句,让思品课道理通俗化古诗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内容,名诗常常寓意深刻,给人启迪,令人深思,把这些诗句运用于思品课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深奥的政治道理。比如在学习"封建土地所有制"这一知识点时,我选用了学生熟悉的诗句"朱门酒  相似文献   
4.
诗意地生活     
<正>诗意地生活,在如诗般静谧的环境中生活。奋不顾身地向前冲去,朝着崎岖坎坷的人生路,不敢稍作停顿,因为身前身后有着多如牛毛的竞争者。指针单调地跳着枯燥的舞  相似文献   
5.
正农历新年是中国人一年中最庄重的仪式,它饱含着希望。每逢此时,日常的每一幕都会显得格外令人感怀,杜甫曾沉吟:"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看着官方数据里十年来略有回落、却依然超标的基尼系数,怀古如观今日,俗谚常言,"富人过年,穷人过关"。阔太太的新发明,穷学徒的老黄历1941年《申报》载钟子芒的文富:节日是属于阔人的,像黄经理、潘买办,过了圣诞过冬至,过了冬至还过阳历年,阳历年三天玩尽,黄太太、潘太太又去买年  相似文献   
6.
在古诗词阅读和学习中难免要遇到多音字,对于多音字的读音的把握是一个难点。尤其是一部分古今字,因其古今义和读音均有不同,所以不能用现代汉语的读音去读,也不能用现代汉语的义项去理解。古诗词写作的时间距离现在比较遥远,用语用字是古汉语的范畴,与现代汉语有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对于古诗词中用字读音和意义的理解与把握,应了解写作背景、古汉语常识并查阅工具书,读准字音,正确理解字义。  相似文献   
7.
郑洁 《神州学人》2016,(4):20-21
我理解的中国梦有3个部分,也是3个大目标: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我对中国的情况不太熟悉,所以我不敢提出自己关于"中国梦"的解读。可是,根据"中国梦",我想借此机会介绍我的"世界梦"。第一是各国富强。那就是世界各个国家共同进步,互惠共赢,均衡发展。现在,虽然经济发展带来了繁荣,可是城乡之间、世界各国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所以,我们应该确保在发展的道路上没有人掉队。我的梦想就是有一天我们的世界没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那样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正优秀女星足以自立却多嫁富商,此举不是道德楷模行为,却是无须议论的个人自由,犯不着大做文章,所以我们也不必就李敖先生评论林青霞这件事情再多说话。不过李敖先生说到的"铜臭",倒是折射出人类在商业社会对财富困惑和暖昧的态度,是值得推敲和思考的。从古至今,人们在难以祛除贪婪的同时又蔑视甚至敌视财富以及往往与财富相联结的权贵。杜甫一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被千年传唱,其中包含的复杂心理已然融入国人的血液。这里既有  相似文献   
9.
正现在不少学生作文脱离真实生活,容易出现"假大空"的倾向,缺少"地气"和"人气",让读者读来味如嚼蜡。然而同样的学生,他们的微博、微信却经营得人气旺盛、写出的小文字也嬉笑怒骂饶有趣味。其实,写作文和写微博、微信文字本质上都是写作,应有共通之处。学生作文也可以借鉴一下微信的"朋友圈"。微信上流行的"朋友圈",其实包含了两个步骤:"晒"和回应。首先是  相似文献   
10.
和延岭 《语文知识》2014,(10):57-58
经过几年的新课程实践,反复研究成功课例,我深切地感受到:在语文课堂上尊重学生的言谈,鼓励学生自主交流,谦虚真诚地倾听学生诉说,在教学中采用点拨、修正的教法,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其鉴赏领悟的能力,还能使学生主动走入文本,走进语文,遨游于母语的乐园,自由自主地吮吸其中的雨露甘醇,这才是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