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各国文化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日)矶部彰关于闽斋堂刊<西游记>的论述,引起国内学者的专文研究.由于该本不常见,给研究者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得出的结论也是见仁见智.闽斋堂本的窾言和批语,有学者在文中论及,惜语焉不详.闽斋堂刊<西游记>正文批语位置较李卓吾评本有所改变并作增删修改,回末总批或删改或增加.其<窾言>主要论及<西游记>关乎大道、艺术上的高妙之处,其中佛教的深意、批评本的重要性和文中评点的关键也是该版本的重要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2.
教师的童心     
李卓吾说:"夫童心者,真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许多名师治学严谨,造诣很深,却不失天真。比如说于漪老师。二十年前的教师节前夕,上海家化公司为慰问教师举行联谊会,欢声笑语中,家化公司部门经理吴小姐举杯向于漪老师敬酒。她曾是于老师一手培养起来的教学骨干,几年前,家化公司高薪在社会上广聘人才,吴老师忍痛舍弃了讲台。当她向昔日老师献上祝福时,于漪老师内心五味杂陈,握着酒杯的手微微颤抖,竟不由自主地落下泪来——她只怪微薄的工资没法留住人,甚至自己的得意门生。其实在这种  相似文献   
3.
“容与堂”刊本《李卓吾先生批评〈红拂记〉》传奇,署名李卓吾评点。此本思想上对《红拂记》中“崇尚侠义精神”和“崇尚真情”给予高度肯定,对原作中酸腐、道学的语言给出批评。艺术上李卓吾重视关目设置、重视文本中的现实逻辑,对原作不符合现实生活的部分进行批驳,并提出改进意见。通过对《李卓吾先生批评〈红拂记〉》传奇的研究,能够阐发李卓吾新的戏曲批评理论,丰富当下戏曲批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4.
评点,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种独特的现象。李卓吾、金圣叹、毛宗岗、脂砚斋等都以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独到的感悟和品评,在文学批评史上留下了光辉的名字。评点,不是长篇大论,而是有感而发,寥寥几笔,点到即止;评点,也不是作系统的理论阐述,而是注重自己的阅读感受、审美体验,对作品的妙处作随手批注;评点,更不是板着面孔作冷冰冰的说教,而是热情地引导读者体会作者的智慧,寻找读书的乐趣。  相似文献   
5.
嘉靖至万历年间,张居正、王世贞、李上昌吾大抵为“同龄人”,他们受到阳日明心学的影响,但又都不是完全的心学信徒。论家世和地位,李贽不能与张、王相比,但李贽的经历使他对人生之体味、生命价值之探索,达到了常人不可企及之深度。他关注民瘼的思想和行为,说明他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狂人。  相似文献   
6.
《三国演义》问世大概已近700年,中国不知有多少人为之传抄、刻印、校勘、评改,才成为现在这个样子,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一般说来,这些做了各种各样工作的人,都有功于《三国演义》本的增色和流传,而明中叶李卓吾、清初毛宗岗是最大的功臣。300多年来,“毛本”压倒一切旧本独行于世,至今仍是多家整理本的依据,可说是《三国演义》传播接受史上划时代的一件奇事。  相似文献   
7.
只说林冲送到牢城营内来,牢城营内收管林冲,发在单身房里,听候点视。却有那一般的罪人,都来看觑他,又出奇文。  相似文献   
8.
明代小说的版画别具风味,周日校本、李卓吾本、英雄谱本《三国演义》插图均采纳单幅大图的版式,审美性大大增强,分别以的典雅、豪迈、精致的笔触展现三国气象。三者刊刻时间经历了万历到崇祯,反映了这一时期金陵版画对建阳版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署名李卓吾《水浒传》的评点是中国古代白话小说创作理论的实际奠基者。李评的“同而不同处有辨”的人物性格理论和人物塑造的要求、方法在人物形象塑造理论方面有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嘉靖至万历年间 ,张居正、王世贞、李卓吾大抵为“同龄人” ,他们都受到王阳明心学的影响 ,但又都不是完全的心学信徒。论家世和地位 ,李贽不能与张、王相比 ,但李贽的经历使他对人生之体味、生命价值之探索 ,达到了常人不可企及之深度。他关注民瘼的思想和行为 ,说明他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狂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