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教育   60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锴 《教学随笔》2011,(11):40-40
“烂醉如泥”一词常被解释为因饮酒过量而醉得瘫成一团泥的样子。 遍览古代诗文,“醉如泥”一词颇多现身:李白诗有“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之词,杜甫诗中亦有“岂藉荒庭春草色,先判一饮醉如泥”之句。  相似文献   
2.
打雪仗     
高洪波 《阅读》2015,(11):4-5
我的故乡科尔沁草原,一到冬季,便转入雪的世界。人们称之为"雪国",是毫不夸张的。故乡的雪,来得早,走得晚,有时刚近深秋,正是"草枯鹰眼疾"的时节,雪就轻灵地渡来了。那雪花虽非李白诗中所夸张的那般"大如席",但较关内所常见的斯斯文文飘洒而下的雪片们来说,绝对要豪迈得多!一片片如鹅毛,似棉絮,不过个把钟头的光景,大地就白了脸。要让它们由着性子落一夜,早晨起来你可就有事干了:或者是房门被雪封住,需要跳窗户出去自我解救;或者是"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道路陡然消失,需  相似文献   
3.
《宜宾学院学报》2015,(1):102-107
原中国国家图书馆研究员王丽娜对李白诗歌英语译介历史情况有过较为全面的梳理。她在《李白诗在西方》一文中,分英语、德语、俄语等多种语种,主要按时间顺序依次简要介绍了自唐代到20世纪80年代李白诗歌海外译介的主要译者和译作情况,英语译介部分是研究李白诗歌在英语国家传播非常有价值的文献。但《李白诗在西方》存在译者的生卒时间不齐全并有错误、译作篇目信息不完整和文中存有错漏的现象,给李白英译的研究造成了一些混乱,有必要对原文进行甄别和补充。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研究李白的成果丰硕,但继承古诗方面都很吝啬。在新文学运动中则普遍陷入了一种“国外的月亮就是圆”的成见,而文学研究的谬误是以造新词为发端的,“哲学”、“文学”、“文章”等词汇都变得很含混。中国悠久的诗歌文化传统,应该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国外来的只是可以尝试,不足以依赖。  相似文献   
5.
徐西国先生的狂草李白诗条幅,有几点值得肯定:一是习书路子正确。由书风看出,作者是习怀素狂草的。无论习何种书体,靠帖临习并使之形神兼备都是不二法门。作者不拘小节,大处着眼,写来如行云流水,狂放不羁,正是狂草性情。二是墨色较好。既连绵不绝,又较好地掌握了墨  相似文献   
6.
《河岳英灵集》收集李白诗十三首,以其与《唐写本唐人选唐诗》、《乐府诗集》等多种集本相比勘,发现异文若干。惜前贤、时俊之著述多罗列异同而鲜见案断。今试从诗的意境、声韵及诗人际遇等方向加以考论,并用献替可否之方式,尽陈己断于读者诸君。  相似文献   
7.
李白诗五首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仙”。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  相似文献   
8.
李白诗中的议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白诗中的议论主要是一种抒情手段,与其他的抒情方法具有许多相同的特征,具有吟咏情性的功效。所不同的是,它不是以具体可感的画面,形象或者直抒胸臆表达感情,而是以观念性的判断、认识、选择、推理来表达情感,因而又具有议论本身的特殊魅力,这又是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9.
正襄阳是个好地方,早早地相遇多次,在小说里、电视剧上,还有诗词中。2012年有机会专程到了襄阳,参加"襄阳好风日"诗歌大赛的采风活动,身在襄阳走了几天,心在吟咏襄阳的唐诗中浸泡了几天。着实为唐诗中咏叹襄阳的清诗丽句所迷倒。采风结束时,交上的卷子是一组八首自由  相似文献   
10.
诗仙与酒     
李白素有“诗仙”之雅称,他的这一雅号的获得,与酒有着不解之缘。杜甫曾在《饮中八仙歌》中浮雕般地刻画了李白极具浪漫色彩的形象:“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斗酒诗百篇,虽有夸张意味,却真实地揭示了酒与李白诗二者的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