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4篇
综合类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诗宋词选读》中“寒”字出现的频率非常高,下面一一列出,与大家共享。一、寒冷而已1.李颀《送魏万之京》中写:“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这里着一“寒”字,用触觉传达出深秋临近,天气转凉之意,充满对朋友的关切之情。2.韩偓的《懒起》中写:“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这里“寒”仅作寒冷意解。二、修饰、渲染所写对象1.李贺在《梦天》中写:“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句中“寒”与“老”对举,用来  相似文献   
2.
相传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伯牙弹到志在高山的曲调时,钟子期就说"峨峨兮若泰山";弹到志在流水的曲调时,钟子期又说"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  相似文献   
3.
李颀是唐代颇有创作特色和贡献的著名诗人,在其送别诗、边塞诗和音乐诗中,多将人物作为自己反映和表现的主要对象和内容,把刻画、表现人物作为诗歌创作的重点与核心,着力于再现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并充分展示与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而难忘的印象.  相似文献   
4.
唐代音乐诗发达,李颀是第一个致力于音乐诗创作并取得巨大成就的诗人。他在音乐诗的艺术表现手法、意象选择、整体的艺术构思等方面都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沾溉深远。被称为"摹写声音之至文"的三首音乐诗名篇--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颍师弹琴》、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都深受其影响。  相似文献   
5.
李颀历来被视为盛唐边塞诗的代表人物,与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人并称。本文主要介绍了李颀的个人经历,对其为数不多的边塞诗(共计五首)分别作了评析,最后从思想主题和创作手法上进行简略的比较。  相似文献   
6.
盛唐的诗坛,边塞诗派是主要的流派。期间,涌现出了众多的边塞诗人。他们参与了唐代的对外战争,对边塞和军旅生活有自己的亲身体验,从戎而不投笔,或描绘苍凉的边塞风光、民族风情,或赞颂将士们英勇杀敌的勇武精神、建立军功的壮志,或描写边塞生活的艰辛、  相似文献   
7.
王褒《洞箫赋》在枚乘《七发》首发的基础上,开创了音乐文学的写作程式。南朝始有音乐诗,然难出宫体文学的窠臼,重娱乐、尚写实而缺少与表演者情感的共鸣,甚至流于戏谑、轻佻,因而格调不高。李颀音乐诗虽因袭音乐赋的程式,但在情感方面,能与演奏者共鸣,从而提高了音乐诗的格调与品位;在音声摹写方面,或以听觉意象拟音声,或以视觉意象拟音声,或以视听交织意象拟音声,这些艺术手法成为此后音乐诗摹写音声的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8.
盛唐诗人李颀一生中的许多时光是在隐居中度过的,然而他的归隐却是在仕途无进、久沉下僚之后的无奈选择.归隐田园后的诗人并没有忘怀时世,他为怀才不遇者鸣不平,劝勉友人在仕途上有所作为,自己也从未放弃出仕的希望,这也正体现了身处盛世之中的诗人们的一种隐居心态和状态.  相似文献   
9.
唐代诗歌的繁荣成就了"中国是诗的国度"的美名,名家名作层出不穷、诗歌流派纷呈、形式各异、技法多样。送别诗即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多情自古伤离别,无论是初唐陈子昂还是盛唐李颀、李白或晚唐杜牧等诗人都写过很多脍炙人口的离别诗。纵观唐代诗人的足迹,我们可以将他们的送别诗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
李颀是盛唐时代的一名普通仕子 ,又是一个满怀济世理想的有志之士 ,更是一个任情恣性的守真者 ,由此而导致的仕与隐的冲突 ,理想与现实的相背 ,济世与守真的冲撞共同构筑了李颀的悲剧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