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教育   33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2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陈丽丽 《考试周刊》2011,(28):40-41
杨宪益与许渊冲在中国古典诗词译论上的差异主要是译文忠实观的差异。这一差异的产生在于两人文学翻译标准的不同。许渊冲主张为了读者的审美感受可以破除一切限制,而杨宪益的翻译标准建立在“信”的基础上,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原文的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2.
梁超 《学子》2014,(15)
正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国与国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国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进行翻译并介绍到国外;与此同时,也有国外的一些译者将我国的作品翻译到他们本国的语言。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有一种权力关系在制约着译者,使得不同国家的译者在翻译同一部文学作品的时候,会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一般来说,强势的国家更加崇拜自己本国的文化,而对于外来国家的作品则抱以不屑一顾的态度,因此导致翻译书籍占  相似文献   
3.
逝者     
《全国新书目》2010,(1):7-7
译坛泰斗杨宪益去世 2009车11同23日晨6时,著名文学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文化吏学者和诗人杨宪益先生因病逝世,享年95岁。《广州日报》对杨宪益的生平做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4.
刚应邀出席台湾东华大学在花莲召开的“2010海峡两岸民俗暨民间文学学术研讨会”归来,即捧读到杨敏如教授惠赐的一组诗词,这是敏如师于其胞兄杨宪益先生仙逝后留下的近作,九十五高龄老诗人的韵句令我分外忆念着宪益先生。  相似文献   
5.
得知杨宪益先生病重住院后.我心中曾闪过不祥的预感,没多久传来他不治仙逝的消息,虽然有点心理准备,但又一位前辈长者永远地离去,还是令人伤感不已。以往与杨宪益交往中他所呈现的不同形象,变化着在我的脑际翻腾。说他是翻译家、学者、酒仙、诗人,这些都对,但我又想到,杨宪益留给我更为突出的印象却是:一位于事于理都十分明白的人,尽管他常常自称“糊涂”。  相似文献   
6.
7.
陈小娜  周玉忠 《海外英语》2013,(13):166-168
翻译是跨文化交流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习俗与习语的翻译,该文对《药》的两个译本(分别为杨宪益和戴乃迭的译本和威廉·莱尔的译本)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发现两个译本在保留原文的文化意象和文化传播上都有其利弊之处。  相似文献   
8.
翻译是跨文化交流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习俗与习语的翻译,该文对《药》的两个译本(分别为杨宪益和戴乃迭的译本和威廉·莱尔的译本)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发现两个译本在保留原文的文化意象和文化传播上都有其利弊之处。  相似文献   
9.
杨宪益是我国当代成就卓越的文学翻译大师,为我国翻译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杨先生毕生从事翻译,译作数量惊人,其名声在翻译界如雷贯耳,但却没有专门著作阐述其翻译思想。为此,本文通过查阅相关研究资料,对其翻译思想及其起源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杨宪益翻译思想内涵极其丰富,他对翻译目的、翻译标准、可译性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其翻译原则是以"翻译即临摹"为认知基础的"忠实于原作",其"文化翻译观"是:翻译是语言背后的两种文化的交流和对话。杨宪益的翻译思想根植于其深厚的学术功底,是在其一生不断的翻译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
选取《关雎》的三个英译本,其译者阿瑟·韦利、杨宪益夫妇和许渊冲是三位文化身份各不相同的译者。通过对三个英译本进行分析,发现作为久居英国的犹太译者,韦利忠实于原诗的字面意义,偶有改动,以照顾西方读者的阅读感受;作为中西文化杂糅者,杨宪益夫妇用直白易懂的语言详尽阐释原文的思想和内涵;作为典型的民族文化认同者和爱国者,许渊冲更注重原诗风格和内涵在译文中的再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